中国人民大学对28个省份的农民工调查显示:平均月工资1728元
75.8%农民工子女留守老家,专家建议实行“二代优先”政策落户城市
2010年2月14日,一群新生代农民工来到河南省永城市芒砀山旅游景区聚会,图为一名参加聚会的打工青年。
王勇摄
从“扛麻袋进城”,到“拉皮箱进城”,农民工的形象在城市人眼中早已发生巨大变化。而2010年初,发生在中国“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民工荒”,再次把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拉到聚光灯下。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团委和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共同完成一项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全国调查,结果发现,新生代农民工2009年家庭平均收入为34050元,平均月收入1728元,低收入工作已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
这项调查进行于2010年寒假期间。116名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在寒假返乡期间,以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式,调查了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1595名新生代农民工。这些农民工最大的生于1980年,最小的生于1996年,平均年龄23岁。
比起父辈,新生代农民工更少“后顾之忧”
调查显示,最近3个月农民工的平均月收入达到1728元,年总收入约为20736元,相较于一年前有明显增长。但是2009年新生代农民工寄回(带回)老家的钱平均每人5779元,仅占年收入的27.9%。
本次调查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唐杰博士认为,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观念与价值观念已发生了很大转变,他们的开支更加多元化。除了对家庭尽义务,更多地要用于城市生活的消费。享受城市生活,也是他们的追求。
再过几天,河南省临颍县米湾村的谢鹏飞又要出门打工了。这次回家,1987年出生的他完成了一件人生大事,和同村的一个姑娘结了婚。但他也因此丢了之前干了五年多的工作—在一个批发市场点货送货。
对于初中毕业就出来打工的谢鹏飞来说,换份工作并不难。之前的工作既没有签劳动合同,也没有社会保险。但是想到将来,他有点茫然。他不想做建筑工人,因为“感觉不安全,挣钱再多也不想做。找工作第一还是看安全,第二看是不是适合我”。
这次回家,谢鹏飞还考了驾驶证。凭着这门新学的“技术”,他正琢磨着去当司机。除了挣钱多,他心里更重要的想法是:“希望运气好还能碰上大老板,发展一下关系。之前打工就是整天推着小车来回跑,在路上看见大老板,都没机会跟人接触。”他说,他在等一个合适的机遇,要在城市出人头地。
谢鹏飞选工作的标准与同龄人相比有些个性化。中国人民大学的此次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选择职业最看重的前三个条件是收入、发挥自己的专长、工作环境。
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务工总时长平均为43个月,工作生活过的城市平均为2个,平均每人从事过2个工种。其中,技术类工种在新生代农民工当中并不占优,只有46.3%的受调查者表示自己正在从事专业技术类工作;4.8%的人经商;其他大约一半的人做普工,即非技术性的工作。
比起父辈,新生代农民工显然更少“后顾之忧”。虽然有60.1%的新生代农民工表示已经不会种地,但相当一部分受访者家中依然有承包土地,其中最多的承包了100亩,平均每人4.7亩。在家庭收入上,受调查的新生代农民工2009年家庭平均收入为34050元,最高的家庭达到50万元。
课题组成员、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博士研究生张斐表示,尽管已有2/3新生代农民工不会务农,但家中仍然给他们留有最后的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家庭收入也使他们不再满足较低收入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