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将在2011年被打包上市?这条新闻刚刚被登封市政府证实为假消息。市政府和香港中旅集团的协议,还在谈判之中,且不会打包包括少林寺在内的风景名胜。所谓门票经营权等作价4900万元云云,全属子虚乌有。
我不知道释永信会怎么想,据称,此前这位少林寺近年来商业化的推手对这一可能出台的协议一无所知。尽管释永信说:少林寺是宗教场所。但这丝毫不能掩饰其产业链与周边产业的发展,至少,这是一个品牌建设充分的项目,营销手法高段,不亚于一家经营良好的公司。如果少林资产当真被打包出售,且是以政府介入的形式———真不晓得,这位少林寺的操盘手是否也会生出些许“国进民退”之叹。
幸亏这不是真的。不过,笔者对此事且不惮以最恶意来推测:这或许是地方政府的紧急处置措施:总不能背一个贱卖少林资产的骂名。但另一方面,作为方丈的释永信,是当真不知道么?要么,是再次试探一下公众对少林的反应?这倒不失为事件营销的一种方式。
是的,在中国人心里,少林寺虽然不过一个和尚庙,其价值却重于金钱。人们绝不忍心把它草草卖掉。然而,人们也不能不承认,少林作为一项产业,绝不是近两年才出现的新事物。早在八十年代,一部《少林寺》电影风靡,便导致众多热血少年前来投奔少林学武。由此,以“少林”为旗号的武术培训便逐渐成为功利化的世俗产品,接下去是一连串成功的商业运作———站在垃圾边抹鼻涕的你不要妄想会被某个路过行脚僧称赞“骨骼清奇”后收为徒弟,那是在周星驰电影里才有的桥段。
看到这里,有人或许会为宗教感情的失落而伤怀,世俗与出家的界限在哪里呢?不如让它自生自灭算了。可正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要知道,少林寺的出名,并不因和这是一个宗教场所有关,它从未拒绝商业社会给它带来的发展机缘———由此,前段少林寺以“出家人”的身份拒绝泰国五拳王比武的姿态,便显得有点虚伪。
一边入世着,一边以“少林寺无法评估价值”、“寺院如何破产”等借口拒绝商业化的实质身份。其实,只要少林寺众僧自认对得起佛祖,我们也没啥好说。(嘟嘟)厦门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