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事例]兵技师“战场”独领风骚
“化学侦察装备和化学检测装备同时出现故障,技师武继林火速前往排除!”仅用36分钟,某摩步旅防化连技术室防化器材技师、三期士官武继林,就把两起故障全部排除完毕。
近日,笔者看到的这一幕,只是武继林数十次在“战场”紧急执行防化装备抢救、抢修任务中很平常的一次。
旅参谋长徐龙奎告诉笔者,武继林入伍前毕业于一家技术学院,而且在一家公司担任过维修技师。入伍后,他不仅刻苦钻研维修业务,还自学了车工、电工、电焊等专业技能,掌握了防化专业所有设备的使用和操作技术,成为全旅“一专多能”标兵。
该旅领导告诉笔者:“武继林只是‘兵技师’中的一个代表。像武继林这样从地方技术学院毕业后入伍、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士官,全旅目前有百余名。他们在一线部队装备修理单位的重要技术岗位上,不仅攻克了一批训练难题,还多次出色完成重大演练保障任务。”
[笔者感言]随着国防教育的深入开展,“新生代”士兵进入军营,士兵的学历、知识水平逐年提高。作为基层带兵人,必须着眼训练转变的需要,科学合理地使用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让他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这样,不仅可改善和优化部队的人才队伍结构,还能加快新装备形成战斗力的进程,有力推动军事训练转变。
[典型事例]“新型火头军”初露锋芒
昔日常拖连队训练后腿的“火头军”,如今在某摩步旅军事训练比武中屡屡夺金揽银。近日,在该旅进行的阶段性军事训练考核中,八连炊事员徐强在多兵种、多专业考核中连创佳绩。
在这个旅,像徐强这样一专多能的新型炊事员已有80多个。旅领导告诉笔者,这是他们适应新体制编制,加大现代化炊具投资力度,让炊事员从繁杂的炊事工作中解放出来的结果。
据悉,近年来,这个旅针对传统炊事工作占用兵员多、耗时长的问题,投资为所属部队配发了蒸饭车、馒头机、绞馅机等20余种现代化炊事设备,主副食制作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作业。
如今,这个旅80%以上的炊事员在掌握炊事技术、成为营养师的同时,还成了炮手、雷达号手、神枪手等。日前,临时抽调换岗“客串”当机枪手、驾驶员、坦克射手、话务员的39名炊事员,在实兵实弹对抗演练中一展身手。演练结果显示,他们完成的夜间射击、对隐形目标射击、电磁防护、战斗动作等29个训练课目的成绩均为良好或优秀。
[笔者感言]“火头军”的成功转型,与其说得益于现代化炊具,不如说得益于某摩步旅领导与时俱进的新理念。购买现代化炊事用具并不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却能帮助炊事人员节省相当可观的训练时间,为基层分队勤杂人员实现“一专多能”、“一兵多用”提供先决条件。
[典型事例]营连文书能顶参谋用
不久前,笔者在某摩步旅一营“作战室”里,看到营部文书胡勇,像作战参谋那样,用电脑拟定并下发预先号令后,又根据营长的作战意图,将作战区域的地形地貌、敌我双方的态势用各类队标符号记录得一清二楚。绘制完作战地图,他又马不停蹄地按营长口述的战斗命令,迅速在沙盘上标出兵力部署、火力配置、主攻方向……
不久前,由12名军事专家组成的考核组,对所有“参谋型文书”拟定的作战文书、绘制的作战图、堆置的沙盘等,依据参谋业务标准逐个进行评定。结果显示,优秀率高达90%以上。像胡勇一样,这个旅82%以上主战营的营连文书都通过了素质认证,可以协助营指挥员,完成参谋业务,成为“参谋型文书”。
[笔者感言]在新世纪新阶段,作为基层部队,特别是实行新体制编制的基层部队,每一个战斗成员,哪怕是一个士兵,都必须冲过“素质只局限在‘老本行’”这道坎儿,自觉用知识和智能把自己武装起来,才能肩负起我军的历史使命。(姜玉坤 宋艳华)
[上一页][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