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上海世博会呈现两大创新亮点 动迁工作获99%以上动迁居民支持  -广州决定收回80宗闲置土地 坚决打击囤积 下半年房价将加速上涨 -今年洪灾直接经济损失525亿元 因灾死亡652人 陕西洪灾致16人死 -上半年我国大中型钢厂实现利润翻番 下半年钢价不会有大回落  -沪深股市低开高走 沪指站上4400点 两市总市值逼近20万亿元 -《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8月1日起实施 优抚对象可享受3项优待 -3月末我外债余额$3315.62亿 黑石大跌 国家汇投公司亏损5亿美元  -5油企获首批原油经营资格 民企可经销成品油 高额投资成门槛 -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降2.78% 社科院称GDP应控制11%内 -中国今年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官员加入炒房团还谈何房市调控 房价怎能不涨?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7 月 25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在温州市区,一些房源去年10月售价才1万元/平方米,短短9个月过后,价格已涨至2万元/平方米,甚至更高。“与2005年之前全民炒房相比,一些官员、企事业单位人士参与炒房尤为明显。”温州资深房产人士陈鸿认为,一些有能耐的官员、企事业单位人士,预计占温州炒家人数的50%以上。

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的调查结果显示,今年5月份温州房价同比上涨10.9%,位居全国70个大中城市第三位;环比涨幅3.6%,位居第二位。从1万元/平方米涨至2万元/平方米,温州只需短短9个月时间。是谁成就了温州房市傲视同侪的骄人战绩?是谁缔造了这种惊人的奇迹般数字?温州炒房团功不可没。试想,连官员也赤膊上阵,直接成为炒房主力,从监管者、调控者到参与分肥的利益主体,房价焉有下跌之理?房价岂能不应声而涨?

从“国六条”,到“国八条”,再到“国十五条”,中央政府动员了9部委,可谓重拳频仍,势大力沉;从税收、土地、金融、行政四大手段,到今年以来,央行先后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次加息,种种手段不一而足。但令人怅然而绝望的是,房价仍在报复性疯涨。原因究竟出在哪里?那些成为炒房团主力的官员或许能给出答案。

官员为何能成为炒房团主力?他们哪来的房源?答案很简单,谁敢得罪那些握有权柄的官员?哪个房地产商不打点权势部门的官员?不是有房地产商自曝,房市四成利润被政府的职能部门吞噬了吗?这些吞噬是明的,暗地里孝敬官员的更不在少数。正如报道称:“为规避不必要的麻烦,这些开发商自然会为一些重要人士预留一批优质房源”。当官员们笑纳这些优质房源时,他们就必然为房地产商大开绿灯;当这些官员坐拥房产,成为房主时,就势必不遗余力地助推房价攀升,以便渔利。

耐人寻味的一个细节是,今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温州市区商品房网上销售管理办法》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自留房源不得超过开盘楼盘总套数或总建筑面积的20%。意即,20%的房源可由开发商在规定时间里自由支配。有人直言,该《办法》留给炒家钻空子的余地颇大。笔者认为,更该追问的是为什么这种潜藏腐败隐患的《办法》能够顺利出台?显然,当开发商可以自由支配房源时,受益的群体自然包括那些可以笑纳房源的官员。因此,为获益,官员力促《办法》出台,也不是没有可能。

业内人士指出,炒家、政府、开发商是房价上涨的最大受益者,在这种“三角利益链”中,炒家获取暴利、抬高房价;地方政府可参考高房价,提高下一个地块的出让底价;最后开发商争抢出让地块、楼板价高企。斯言不谬!这是一个根深蒂固的利益链条。我们看到,任何地方,一旦房价以离奇的速度畸升,幕后推手总是闪动着地方政府的影子。如今,当官员以炒房者的身份介入房市,房价想不蹿升也难。

据网上调查显示,在“如何看待以温州人为代表的炒房团”的调查中,有超过70%网民认为炒房团“恶意炒作抬高房价,可恶”。笔者认为,炒房团固然可恶,但比炒房团更可恶可恨的是地方官员直接参与炒房。当官员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时,运动员没准会轻而易举地打破世界纪录。同理,当官员成为房市的利益主体,他们势必用力让房价持续走高,如此一来,房市如何调控?房价怎能回落? (王石川)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图片新闻:
长江上游强降雨形成新一轮洪峰 三峡工程首次发挥防洪功能
中国将在北部湾重点打造石化和能源基地 缓解西南油品短缺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