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时有出现的各地城管不文明执法现象始终备受各界瞩目。近日发生在海口的小店老板不惜自毁家什“抗法”事件,再次引起人们对城管执法方式的热议。
无疑,文明城市自然是要创建的,但城管在执法过程中屡遭抵触,乃至频遭暴力抗法,执法人员是否也认真反思过自己执法手段的科学性、人性化?毕竟,当一个执法人员忽视弱势群体的生存艰难时,他就不可能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
城管:你需要什么样的态度?
7月10日,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在处理龙昆南路阿二炖品烧腊店占道经营问题时,店主率店员将摆在走廊和门前的桌椅、厨具等物品当众砸了个稀巴烂,以此表示对城管执法的不满。据店主黄某介绍,他开店两年来,城管人员不时来查,没收物品已不止20次。这次城管人员来后照样一句话不说就要硬搬东西,他一怒之下,自己动手将厨具等物品砸烂。“把家当砸了当废铁卖,也比他们拿走好!”当黄某将柜子、炉具等砸了个遍后,琼山区城管局局长钟步明上前与他攀谈,声明这是海口市进行城市专项整治占道经营,龙昆南路属于一类道路,坚决不允许占道经营。
店主狂砸自家摊 海口城管整治好尴尬 杨作品 摄
但黄某表示完全无法理解:自己的东西是放在房前的过道上,并不属于占道经营,为什么城管要强行搬走?
近年,关于城管的文明执法问题,人们的争议越来越多。实际上,黄某还算是比较幸运的,海口市海甸社区再就业一条街上的水果店老板王业祥的遭遇要不幸得多:在与海口市美兰区城管大队队员发生冲突时,王业祥头部不幸受伤流血。王业祥7月11日向记者回忆时称,当天上午7时,他从水果市场进了近3000元水果,正准备往店内搬时遇到了城管执法队员。“他们二话不说就动手将水果往执法车上搬,我拦住他们,结果大约10名城管队员围上来打我。”在附近上班的罗德辉老人说,他当时看到多名城管队员冲上前殴打王业祥,并拿着塑料凳敲他的头,致使流血。另一名市民黄先生也表示,自己亲眼看到城管队员围着打人。
后经当地派出所民警出面协调,城管部门给王业祥赔付了3000元水果费,还主动垫付了2800元医疗费。然而,暴力执法带来的后果,果真是这些赔付能消除的吗?
有关人士指出,作为城市的管理者,维护城市的文明与环境本无可厚非,但有关部门应该明白,设摊者一般都是一些弱势群体,即便真的存在占道经营,也往往是生活所迫。因此,即使一定要取缔,也必须注意文明执法、提高执法水平,避免出现剑拔弩张的激烈对抗。也有专家指出,更重要的是,有关部门在予以取缔的同时,也应为弱势群体的生存采取一些切实扶助措施。
城管执法亟待创新手段
记者从海口市有关部门了解到,自今年6月以来,海口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开始重点整治占道经营。针对占道经营户,首先责令其限期整改,期限内还不整改的将上门做工作,做工作后还不配合的将对用具进行暂扣,并处以500~1000元罚款,情节恶劣的将建议工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卫生部门吊销其卫生许可证。然而,在这场重点整治占道经营的活动中,却引发了店主狂砸自家摊等尴尬事件。城管与个体经营者之间的冲突,又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实际上,在海口的“三车”(人力三轮车、机动三轮车和两轮手推车)专项整治工作中,也存在着“违法者”不惜暴力抗法,城管越卖力越难堪的情况:滨海中队在龙华二横路查扣违法入市“三车”时,遭到一女车主的暴力抗法;琼山区城管局在查处“三车”后,该局局长的车辆在琼州大道六合市场前被“三车”从业人员强行拦截,滞留时间长达6个小时……记者从海口市城市管理局得知,自海口市城管局接手取缔违规入市“三车”工作以来,市城管支队与各区城管大队遭到暴力抗法的事件有149起,其中围攻执法队员事件112起,影响较大的抗法事件29起,受伤队员79人。海口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一位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城管执法势必让一些摊贩的利益受损,所以会遭遇许多阻碍。他同时也承认,执法队伍的执法方式存在问题,导致许多市民对城管执法不理解,城管在各种民意调查中也总是排在倒数一二名。这位负责人还表示,目前城管执法困难重重,除了摊贩、个体户阻挠执法外,围观的群众也经常用激烈的言辞来辱骂执法人员。人们更关注的是执法者处理事件时的态度和自身作风问题。据悉,城管的文明执法问题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记者从海口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建设,该局设置了“周三领导接持日”,每周三,该局将安排一至二名领导接待市民反映情况,专门受理城市管理等方面的投诉。同时,市民如对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等方面有意见,也可以在接持日直接向该局领导反映。该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听取市民意见将有助于城管部门更好地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等。(记者赖志凯 实习生吴雪君)
道德观察:城管商贩“换岗”体验了什么
开封市顺河区城管局组织城管人员开展了一次与商贩“换岗”活动,即城管人员去店铺当商贩,商贩陪城管人员去街上纠正违章。据称,这是当地城管“为顺畅执法采取的措施之一”。城管与商贩是一对矛盾,双方发生冲突的事件时有所闻,而且以城管粗暴执法,商贩受损受辱为多。当然,也有城管因执法受伤甚至牺牲的,但那只是个别案例。鉴于这种状况,开封组织的“换岗”活动以增强双方的了解与体谅为出发点,有其积极意义。“换岗体验”总比“换位思考”来得更直接、更贴切,感受也更深。“换岗”体验的结果怎么样呢?据报道,“在两个多小时的‘换岗’过程中,双方各自受益匪浅,都体会到了对方的艰辛”。不过细读之后,感觉还是有不小的差异。
河南开封城管与商贩“换位”后均感慨对方艰难(来源:大河网)
先说“换岗”的城管人员。“在店铺里守候了一下午,恨不得想尽一切办法抢生意,有时候简直就是求着顾客来”,结果却“一个买卖也没做成”。商贩谋生之不易可见一斑。该区城管局长更进一步分析说,“大量的下岗无业居民生活在最底层,温饱是非常现实的问题。马路小摊小店也许就是一家老小全部的经济来源,有的甚至连大摊都摆不起,就靠流动的马路市场挣几块钱养家糊口。”从城管局长口中说出这番话,应该说“换岗”体验确实有效,触动了城管人员作为普通人的恻隐之心。再看“换岗”的商贩体验。“乱扯乱挂、乱贴乱画、乱倒垃圾等问题倒不大,感觉不是累而是酸,为他们日复一日遭遇的尴尬感到心酸。”他们随城管人员去清理一户占道经营的商贩,“摊主几乎声泪俱下,实在让人于心不忍。”这样的体验,与其说是理解了城管,莫如说是在同情商贩,显然与城管对商贩的体验不尽相同。这样的体验差异说明什么呢?
在城管与商贩的矛盾中,城管强而商贩弱,城管主导而商贩服从是显而易见的。在我看来,“换岗”活动不能只以“顺畅执法”为目的,还应该有“体察民情”的初衷。“换岗”体验的结果,有更多更深刻反思的应该是城管人员而不是商贩。毕竟,城管的职业是以公权为后盾,而商贩的“职业”只是靠自己的劳动谋生。如果说,商贩的职业道德底线是诚信,是买卖公平、童叟无欺,那么,城管的职业道德底线就应该更高更严。既然城管人员握有公权,就不是个人行为,要时时想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谁给的,应该为谁服务,而不能滥用公权伤害百姓,更不能以权谋私。城管与商贩“换岗”体验各不相同,说明“公权”与“私营”不好简单“换位”,二者不在同一职业道德底线上比较,体验差异很正常。城管人员体验到商贩谋生的不易,是从普通人的角度看问题,而商贩体验城管,却不容易找到手握公权的感觉。如果商贩站在城管的立场看自己,反而好像不太正常了。要彻底解决城管与商贩的矛盾,关键不在其双方,也不在他们“换岗体验”或者“换位思考”,而在于政府对于城市管理和百姓生计的认识、理念、决策,说到底,就是执政为谁的问题。(作者:一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