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上海世博会呈现两大创新亮点 动迁工作获99%以上动迁居民支持  -广州决定收回80宗闲置土地 坚决打击囤积 下半年房价将加速上涨 -今年洪灾直接经济损失525亿元 因灾死亡652人 陕西洪灾致16人死 -上半年我国大中型钢厂实现利润翻番 下半年钢价不会有大回落  -沪深股市低开高走 沪指站上4400点 两市总市值逼近20万亿元 -《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8月1日起实施 优抚对象可享受3项优待 -3月末我外债余额$3315.62亿 黑石大跌 国家汇投公司亏损5亿美元  -5油企获首批原油经营资格 民企可经销成品油 高额投资成门槛 -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降2.78% 社科院称GDP应控制11%内 -中国今年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理财策略:轻松理财“三步走” 从容应对调整期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7 月 13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近期股市跌宕起伏,让不少投资者对市场后期走势感到担忧,另一方面,消息面也趋于不明朗,央行是否会在近期加息?股指期货又会在何时推出?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理财策略呢?

休养生息

今年以来,股市的宽幅震荡已经不止一两次,而后市调整的压力也依然存在,我们可以认为,震荡是“入市”的好机会,也可以认为震荡是“风险教育时间”。因此,在这段时间,不妨让手头的闲余资金在这个炎炎的夏日同自己一起暂且休养生息。不过,需要提醒投资者的是,近期还需要在心理上做好“仓位”控制及不追涨杀跌的准备,以在合适的时间获取合理的收益。

除此之外,理财专家还建议投资者,假如手头有闲余资金,可以选择一些短期的银行理财产品以获取一定的收益,如活期存款、货币基金等,还可以选择类似于工行的“灵通快线”人民币理财产品,该产品一次只打一只新股,投资时间仅为2-3周,预期收益大约为12%左右,且上不封顶。

加强定投

震荡行情下,不少股民纷纷“转战”,另辟蹊径当上了基民。基金的投资方式可以分为两种,即一次性投入和定期定额投入,后者就是我们常说的“基金定投”。事实上,越是震荡牛市,越适合做基金定投,对于工作繁忙的商务人士更是如此。相对于一次性的基金投资而言,定期定额的基金投资方式可以将投资者的基金购买成本平均化,享受的也是“平均收益”,因此基金定投不会因为“犹豫”、“观望”而放弃投资,其小额、定期定额的特性都提高了投资基金的安全性。目前,市场上有60多只基金可以参与基金定投计划,其中工行新增景顺长城、易方达精选等15只定投基金,目前共有27只基金可供定投。

在指数震荡的情况下,投资者可以更多地考虑华安中国A股、融通100这样的指数基金。假如有空闲时间观望一下市场,并且入市资金尚宽裕,不妨考虑可以按照“倒三角”的比例进入基金市场,即将大部分资金投入于股票型基金,其余资金则可以考虑各种混合型基金。其实,投资者需要关注的就是下午2到3点的行情,并在3点前作出投资决定,如果股指有较大幅下挫,就可以考虑申购。

坚持持有

“这只基金跑不动了”、“我要用基金做波段”,最近经常听到投资者中有不少这样的说法。其实,不论近期市场如何波动,还是建议大家“好东西要坚持持有”。

基金净值的增长快慢,除了基金操作团队本身的能力之外,还与市场上板块轮动增长、股票池的波动性以及建仓的速度快慢等因素有关。有时候,慢也是一种稳健,不以一时论英雄。而用基金作波段,抛开理论上的“基金要长期持有”不谈,进出的手续费一次就在2%左右,而高抛的意义在于又可以“低吸”,股票基金通常一周左右到账,或者因为投资者的观望,或者因为市场又恢复,常常会耽误投资的准确时点。此外,目前基金的分红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现金分红,一种是红利再投资。建议投资者选择红利再投资,因为基金定投本身就有复利投资的效应,如果现金分红直接分到账户里,那定投的复利效应就无法体现了。

近日,黄金、外汇市场都格外活跃,银行也正在推出灵活性更强、并相对稳健的产品,我们的理财方向已经越来越多样化,可以在休养生息之后,想想什么理财产品才是最适合自己的。(杜俐丽 黄侃)

来源: 国际金融报

图片新闻:
长江上游强降雨形成新一轮洪峰 三峡工程首次发挥防洪功能
中国将在北部湾重点打造石化和能源基地 缓解西南油品短缺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