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买了不放心,反季节蔬菜不敢吃,市场上安全的食品越来越少了。”这是一位从事植保工作几十年的老专家发出的感叹。
日前,全国省级农科院的植保所长与农业部植保专家参加了在南京举行的全国植保科技创新与发展高层论坛,专家们提出同一个话题:绿色植保何时才能进入农业生产一线。
植保,指保护植物(农作物)免受病虫害侵扰。近年来,植保工作面临尴尬难题:科技手段越来越先进,农药越打越多,但病虫害也愈加猖獗,从上世纪90年代的棉铃虫横行到近一两年的稻飞虱肆虐。
江苏省农科院植保副所长陈志谊说,由于过于强调农作物高产,而高产必然带来病虫害高发,又不得不投入大量农药防治,结果是天敌减少、环境恶化,农产品安全得不到保证。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错误的病虫防治方法亟待改变。
浙江省农科院植保所所长俞晓平把绿色植保比做一个系统工程,他认为,提倡绿色植保一方面要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使用低毒、高效、环境友好型的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另一方面要回归自然,营造农田多样性,避免大面积地种植同一品种农作物,比如种植抗虫性不同的水稻品种,或者在水稻田里再养鸭养鱼,它们不仅可以吃掉害虫,还能肥田,农民为了保护鱼鸭也不会滥打农药,可谓一举多得。
部分农业专家感叹“植保工作有被边缘化的趋势”,比如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未得到全面推广,直接原因就是缺乏推广经费,在病虫害暴发时形成植保工作无机构、无人员、无资金的尴尬局面。(张 晔 牛宜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