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国家统计局将比往年提前公布上半年宏观经济统计数字,如果GDP继续表现高增长,将很有可能直接影响央行做出加息决策。
正如世界杯终场前你很难断言谁是冠军,但躁动情绪早已弥散,足彩的赌注也早已押上。13日,一篇未经官方证实的媒体报道借助网络和无线通讯的力量广为传播,引起国内股市和债市双双下跌。
《证券时报》援引未透露姓名官员的话报道说,中国第二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10.9%,在一季度高达10.3%的增幅基础上进一步加快。中国政府将不得不采取更多措施遏制经济过快增长的预期进一步升温。市场观察人士纷纷认为这是央行即将加息的一个强烈信号。
央行压力增高
国家统计局有关人士对媒体公布的数字感到吃惊,称他们尚未最后完成第二季度GDP数字的统计工作。国家统计局不得不在第二天紧急发布声明表示,将于18日开始公布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统计数字,较原先的日程安排提前两天。
上周五,央行专门发布M2(广义货币供应)增速减缓的信息。但增速减缓并不意味着没有增长,因人民币币值低估问题引起的一系列压力仍然居高不下。
研究机构的介入使有关加息的传言更加引人关注。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16日发布GDP预测结果:今年二、三两季度GDP将分别增长11.9%、12.0%,在一季度高达10.3%的增幅基础上进一步加快。这一数字比市场传言更高许多。
该中心课题负责人袁钢明教授同时指出:其实央行上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广义货币供应量和人民币贷款分别增长了18.43%和15.24%,上半年人民币新增信贷投放总额已经突破2.18万亿元,这意味着已接近全年2.5万亿元调控目标的九成,央行压力高企。
加息舆论渐盛
实际上,在上述报道见报前,其他数据就已显示中国经济活动的步伐正在加快。经济学家们纷纷从各个角度提出预警。
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宋国青教授近年来被经济学界奉为“GDP预测冠军”,他上周在一个内部研讨会上指出,近期加息几乎是在所难免。他的主要依据是中国外汇储备正以每个月超过100亿元的数字飞速增长,如此下去外汇储备将在10月份超过万亿,使货币政策风险高积,所以央行很有可能在上半年统计数字公布之后采取一次比较大的加息动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发展中心主任易宪容则矛头直指低息,他表示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现行的低利率政策,低利率环境仍然是造成我国金融体系流动性过剩的重要原因,因此加息对于央行下一步的紧缩政策将是很好的选择。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也是一位与央行关系密切的知名学者。他认为,允许人民币升值也将有助于控制中国经济的失衡。他在上周四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说:“面对非常之高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以及投资率的稳步攀升,中国央行除了有效紧缩货币政策之外别无选择。”
其他观察人士在接受采访时也纷纷表示,出于控制流动性过剩和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目的,中国很有可能选择一次性加息为出路,毕竟这样对外贸和实体经济的伤害比其他调控办法小一些。
调控另有新招?
但也有研究人士认为,即使GDP统计出炉,央行也未必加息,也许,还有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其他出路。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治本的办法还是人民币升值。
银河证券研究中心主任腾泰在上周五提出警示说,因为人民币汇率缺乏足够的弹性,中国正在付出高价进口、廉价出口的国民福利损失,并且将进一步牺牲国内经济增长的效率。被动使用内部紧缩政策是短期内可能付出的代价之一。
中金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不久前发布对今年GDP的预测报告也提出,当下中国为缓解经济增速过快和人民币升值压力所能采取的宏调手段最好是多次、平缓地加息。
“很难说,也许央行会采取大家都想象不到的手段。”哈继铭表示。
市场反应显现
基准的上证综合指数周四下跌了4.8%,反映香港蓝筹股动向的恒生指数下跌了1.3%。中国国债的价格也出现了下跌,因为进一步加息的前景削弱了固定收益产品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加息将使一些严重依靠信贷的行业首当其冲受到冲击。”一位基金经理对记者说。 (北京现代商报/记者 谢舒 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