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达4000万千瓦 民资外资可参股核电建设 -欧盟REACH法规明实施 影响我3万多企业 中国建重点实验室应对 -央行严控外商投资内地房市 把好信贷关 中国房地产还能热多久 -社会对职业教育比较歧视 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合法就业权利 -中国扩大儿童免疫范围 增25亿购疫苗 卫生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 -A股均价与历史高点相差1成 内地资金充裕惟未走出去形A股泡沫 -民营油企欲打包卖外资 三分格局或变两强相争 商务部促油企整改 -中国存在粮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风险 商务部三措施稳定肉蛋价格 -国务院决定今年试点向国企提取分红 -07中国大学满意度排行榜出炉:清华第3北大第10 高考人数破千万
调查显示中国大学生对新一届中央集体更有信心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3 年 06 月 05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教育部最近在部分省市高校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通过抗击“非典”斗争,中国大学生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更加信赖,更有信心。

    这项调查涉及大学生普遍关心的一些问题。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的思想主流继续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对政治体制、高教体制改革等普遍表示关心。

    调查表明,大学生整体心态比较平和,能比较客观、理智地观察分析问题,对中国的前途充满希望。通过这次抗击“非典”的斗争,广大学生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更加信赖,更有信心。绝大多数学生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等态度明确,认识正确。大学生普遍关心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绝大多数学生认同“我们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的观点。

    调查显示,大学生非常关心国内外重大事件,“党的十六大召开”和“美国威胁对伊动武”分别列为高度关注的国内外重大事件之首;关注台湾问题,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以发展经济来促进政治统一”的方针;坚决反对恐怖主义,强烈呼吁世界和平。绝大多数学生同意“世界范围的反恐行动,都应该在联合国主导下,在国际法范围内进行”。

    调查显示,大学生道德认识、价值判断的主流积极健康,使命感和责任感比较强。90%以上的学生同意“诚信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表示要“胸怀祖国,服务人民”。

    调查表明,对虚拟的网络世界,大多数学生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有比较正确的认识,上网主要是为了从网上收集信息、拓展新的学习渠道、促进专业学习等,网络的正面效应在逐步提升。

    调查显示,大学生注重个性发展,敢于表现自我,竞争意识和自强精神不断提高。座谈、访谈表明,当前大学生为了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学习紧迫感增强,计算机、英语方面的考证热持续升温。有84%的大学生希望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

    调查显示,大学生普遍关注高教改革和发展,认可取得的成绩,同时寄予较高的期望。对教师的总体评价较高,师德、师风获得普遍认可。

    今年与去年相比,各项评价指数的满意率都提高了5个百分点以上。

    据悉,该项调查采取问卷调查与座谈、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在京、津、沪、鄂、粤、陕、苏、赣等八省市74所高校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15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4468份,有效回收率为95.8%。参加座谈、访谈的学生2900余名。(赵明)

    

    《中国经济时报》 2003年6月5日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相关文章:
大学生在校能否结婚?教育部正在制订新规定
大学生节后找工作 莫慌着“低价甩卖”
145万毕业生涌入市场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黑龙江助学贷款不需要担保 大学生诚信受到考验
网络大学生在“自由”中培养“自律”
百名残疾大学生渴望工作
数万大学生落户浙江乡镇企业
康晓光详解“特困大学生资助项目”
工行发放助学贷款14亿元资助20万大学生
我国网络大学生达100多万
人事部取消政策性限制 大学生可跨省求职
大学生对性教育需求殷 通过网络等获取知识
非典冲击大学生就业 教育部官员称正采取措施
招聘大会网上开 教育部为今年大学生就业想办法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