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本市往年毕业目前没有工作的残疾大学生有30多人,今年毕业的残疾大学生有60多人。
5月19日是全国助残日,我们怎么帮助残疾朋友呢?记者了解到,残疾人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平等地参与社会,获得发展,这一点对于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残疾大学生来说尤其强烈。去年通过本报呼吁,北京市第一所残疾大学(联大特殊教育学院)毕业的首批26名毕业生绝大多数参加了工作,在过去的一年中,他们在岗位上付出了比健全人更多的努力。5月18日,本报与市残联、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大特教学院联合推出本市首届残疾大学生就业洽谈会。
■残疾员工工作更努力
无论从用人单位,还是这些残疾学生毕业院校的反映,这些残疾大学生参加工作以来都相对稳定。“相对于健全人,残疾员工对工作更珍惜,工作起来也更努力,他们也更需要社会的肯定、同事的接纳与认同。”联大特教学院的牛莲华老师告诉记者。
■最大的障碍来自沟通
聋哑残疾学生在工作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沟通。张倩去年通过招聘会进入欧林图像设计制作公司,在工作中,张倩最大的障碍就是和客户的交流,设计过程中要了解客户需要对设计进行修改,可是有些客户不愿意浪费时间用笔和她交流,情极之下她被急哭了的情况也不是没有。
这些障碍也并非难以克服,需要残疾员工和他们的同事共同努力。北京科纳特造型艺术公司去年接纳了三名残疾学生,主要负责带他们的李瑭专门学习了手语,在记者采访时,他充当了记者和三名同学之间的“翻译”。他说:“学习手语并不难,只是许多健全人不愿意迈出这一步。”
■他们不需要另眼看待
其实除了沟通时的障碍外,残疾学生最不希望别人在工作上对他们另眼看待,这一点在几名残疾学生工作顺利的单位尤其明显。张倩说:“在设计中同事们经常忘了我是聋人。”科纳特公司的副经理郝重海告诉记者:“其实在决定招他们之前,我们就对聘用他们的优缺点有一个客观的评判,包括怎么去用,我们也有考虑。我们对他们的要求是工作上、技术上要严格;生活上、相处上要宽容。我觉得让他们融入一个环境比给他们造一个环境要好。”
■给他们平等的发展机会
“对于残疾员工最大的照顾不仅是在一些工作环节上多表扬一下,或者多照顾一点,而是要给他们平等的发展机会。”筑诚伟业的老板于然认为,企业接收一个残疾员工不只是单纯地给他一份工作,还要考虑他的发展。前几天王金的业务主管李洪全专门找王金谈了一次心,两个小时的谈话落在纸上就是十几页,“你要比健全人多花出三四倍的时间,要将技术学精,学专,公司也会给你压力”。在筑诚近一年的时间内,王金从一个门外汉逐渐成为一个助理三维动画师。
■残疾大学生工作,请企业帮帮忙
据市残联从各区县统计的数据,往年毕业还没有工作的残疾大学生有30多名,今年毕业的应届残疾大学生有60多人。他们所学专业包括艺术设计、广告装潢、计算机技术、会计、企业管理、机械、房地产管理等,目前已经有30 多家企业报名参加招聘会,但多数需要中医按摩专业的学生。面对100多名残疾学生的求职热望,还需要更多企业伸出援助之手,给他们提供一个就业的机会。为此残联特地开通了首届残疾大学生就业洽谈会。
■咨询热线:63414010 63414036 ■传真:83512835
■去年,在本报及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北京联大特教学院的26名残疾大学生顺利地找到了工作。聋哑女大学生张倩把自己正式参加工作的日子定在7月1日。6月22日,她用手语说,再有7天,就是“七一”了,她特想说一句“生日快乐”。由此,引出本报“七一”特别征集——“七一”当天本报精选80位读者的80个祝福献给党的80周年纪念日。
《北京青年报》 2002年5月1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