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东亚去年达到近6%的强劲增长率,但伊拉克危机和非典型肺炎爆发等外部冲击使东亚陷于一种动荡不安和不确定的环境之中。鉴于各种不确定的因素,世界银行最新东亚经济报告预测,在2004年回升之前,2003年东亚的增长率将降低到5%,减少近一个百分点。
世界银行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副行长孔杰忠在今天的发布会上说:“虽然这种增长预测低于最初的期望,但东亚地区具有基本的实力,应能使它经受住这些短期的冲击,以高于世界其他地区的速度增长”。
关于“非典”的影响
鉴于“非典”已取代伊拉克成为东亚地区的当务之急,报告探讨了“非典”的政策含意,不仅仅是需要采取严格的公共卫生措施以控制疾病蔓延。孔杰忠说:“由于短期的经济影响完全取决于公众的恐惧心理,因此信息政策将起关键作用。因而,公共信息的坦诚和透明对于建立信任和把“非典”的经济代价降到最低是十分重要的”。
虽然估计“非典”对经济的影响异常困难,但孔杰忠说,多数预测表明在短期内受影响最大的行业可能是基于服务提供者和顾客面对面接触的服务行业,比如旅游、商务旅行、交通和零售业。在香港等受影响最大的地区,零售业已陷入萧条,香港零售业管理协会在4月初说,自上个月“非典”爆发以来,零售业已暴跌50-80%。以旅游业及其他相关活动将会下降多少的假设以及旅游业对各经济体的重要程度为依据,报告估计由于“非典”的影响效应,东亚地区的增长率将会减少0.3个百分点,而另外的乘数效应则可能会使这个数字扩大一倍。
孔杰忠说:“像伊拉克危机一样,“非典”从原则上讲是一个暂时性的冲击-尽管对于非典危机最终会有多大还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拥有大量外汇储备和财政状况较好的国家很可能会倾向于考虑采取经过精心设计的政策以利于在冲击期间支持经济活动”。他指出,东亚地区从总体看有较大的经常帐户顺差并建立了总额近8千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占该地区GDP总额的30%左右。所以,大多数较大的经济体在2003年不利的冲击下融资不应有很大困难。
前景展望:过去积累的实力有助于地区
报告列举了一些理由来说明总的前景是乐观的,包括:今年经合组织国家的增长和世界贸易将得到加强;世界农产品价格提高将增加东南亚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收入;高收益债务的利差下跌表明世界资本市场正在以更有利的眼光看待新兴经济体;以及大量外汇储备的建立。此外,伊拉克战争已证明是短暂的,很多原先预测的最坏的效应都未出现。原油价格已从峰顶回落,预期还会进一步降低。
世界银行东亚和太平洋地区首席经济学家霍米·卡拉思对东亚增长前景的乐观估计提出了进一步的理由,他说,危机爆发以来各国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动了各国的利润率、资产负债状况以及银行和公司恢复能力的逐渐改善。消费和住房信贷流动加强有助于为消费和住房建设奠定更坚实的基础。“非典可能会造成短期的严重影响,但不可能阻挡东亚国内需求和活动逐渐加强的显而易见的根本趋势”。
卡拉思接着说:“从较长期看,去年东亚各国之间的贸易,尤其是东亚各国与中国的贸易迅速扩大,而且日益向‘高技术’元器件和产品贸易集中。此类贸易很可能会提高各参与国的生产率”。
关于“中国的挑战”
虽然中国是“非典”爆发的中心,但总的预期中国仍会以强劲的速度增长。报告的主笔、高级经济学家米兰·布兰巴特说:“‘中国的挑战’不仅仅是一个在本国或外国市场上对付来自中国生产厂家的竞争的问题,而且也是在中国国内日益崛起的主要贸易和生产枢纽寻找和利用日益增多的机会的问题”。8个东亚经济体(印尼、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中国台湾、泰国和越南)对中国的出口在2002年增长了35%,占他们整个出口增长的37%,而这8个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增长则占29%。
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经济部主任、首席经济学家迪帕克说:“今年中国的一个关键考虑是对宏观经济刺激政策的管理。在非典爆发之前曾有一种看法认为中国增长强劲,进行财政整顿时机已到,即减少财政刺激性支出,重新把重点放在有效的发展型支出上。现在,根据经济的表现情况,继续刺激消费支出的需要可能会再度出现”。
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正在根据其国内需求进行进口,并进口生产出口产品所需的原材料。因此,中国旺盛的国内需求可能会为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衰退提供部分缓冲。
关于贫困问题
东亚地区的贫困人口数目继续减少,按照每天生活费2美元的标准衡量,2002年的贫困人口数目减少了5000多万,减少到7.24亿人。同样,基于每天生活费2美元的贫困率从2001年的43%下降到40%左右,达到历史最低水平。取得显著的减贫成果的基础是几个国家的农村收入增长提高,中国最为突出,带来收入增加的部分因素是初级商品价格的提高。报告认为,尽管增速放慢,但经济增长率应足以保证2003年贫困现象继续减少。
如果看得更远一些,解决长远的农村贫困问题的办法主要是把人口向城市里生产率更高的工作转移。 《东亚城市的转型专题报告》深入地探讨了这些问题。
应对东亚城市化的挑战
东亚的经济前景取决于其城市地区,预期在今后20年城市对该地区增长的贡献率至少是70% . 城市是全球化的主要发生地,是国际商品和服务贸易的生产中心,是外国投资的场所。 与城市化相联系的经济、人口地理和治理结构的转轨为增加收入和创造繁荣提供了不同寻常的契机,但同时也对东亚的城市管理者带来了在规模上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本世纪的前25年,东亚地区的城市人口将增加5亿左右。如果管理不当,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可能会使环境破坏、交通阻塞、基本服务匮乏、健康状况不佳和缺乏安全感等问题进一步恶化。增长战略、减贫计划以及基础设施和环保计划目前在城市一级恐怕比在国家一级更加重要。许多市政府由于新的分权化政策刚刚摆脱了桎梏,他们正在设法满足这些多样化的需求。《东亚城市的转型》审视了影响东亚城市的长期趋势及其对城市政策和管理的意义,并提出了措施建议。
中国网 2003年4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