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辐射环境
状况
2010年,全区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环境电离辐射水平保持稳定,电磁辐射水平总体情况较好。据全区空气、土壤、地表水等环境要素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结果表明:全区辐射环境质量各项指标均处于正常水平范围。
陆地伽玛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
2010年,广西辐射环境自动站伽玛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未扣除宇宙射线响应值)监测范围值为72.4~84.2纳戈瑞/小时,平均值为76.7纳戈瑞/小时,与2009年监测结果比较无明显变化。
全区环境地表伽玛辐射剂量率范围值为32.2~220.2纳戈瑞/小时,与2009年监测值相比,为同一水平,无明显变化。与广西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结果相比无显著变化,均处于正常水平范围。
空气中放射性核素浓度
空气中气溶胶总α放射性活度浓度0.09~0.33mBq/m3、总β放射性活度浓度0.68~1.36mBq/m3;大气沉降物总α放射性活度浓度0.06~0.11Bq/(m2·d)和总β放射性活度浓度0.57~0.78Bq/(m2·d),均为环境正常水平。
水体中放射性核素浓度
境内珠江水系和长江水系主要河流断面的水体中,铀、钍、镭-226、钾-40、总α、总β、锶-90、铯-137放射性核素浓度均为环境正常水平。
广西北海北部湾近岸海域海水中各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监测结果与历年相比,无明显变化,人工放射性核素锶-90、铯-137活度浓度均在《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规定的限值内。
土壤中的放射性核素含量
全区土壤中铀-238、钍-232、镭-226、钾-40、锶-90、铯-137放射性核素含量,与1986年广西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结果为同一水平,属正常范围。
环境电磁辐射水平
南宁市环境电磁辐射监测点综合场强测量值为0.8~0.9V/m,与2009年相比无明显变化,低于《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中有关公众照射参考导出限值,电磁环境质量状况良好。
措施与行动
严格辐射安全许可,加强辐射安全监督管理
对核技术应用单位开展辐射安全监督检查,督促核技术应用单位严格执行辐射安全许可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加大对辐射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2010年安全收贮了53家单位的144枚闲置废弃放射源。
完善辐射安全监管体系
制定颁布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辐射安全和防护监督检查技术程序(试行)》,规范全区辐射安全监督检查活动,为全区进行辐射安全监督检查提供了技术依据。
加强辐射工作人员的辐射安全培训
举办辐射安全与防护知识培训班。2010年度,全区共培训辐射工作人员420人。通过培训加大了辐射安全和防护法律法规的宣贯,增强了各核技术应用单位的辐射安全法律意识,提高了企业的辐射安全管理水平和工作人员的辐射安全防护技能。
固体废物
状况
2010年,全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6231.68万吨,比上年增长9%,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为9.14万吨,比上年下降24%。全区城镇生活垃圾产生量437.50万吨。
措施与行动
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一是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借助新技术提高含银、铟、铋等有色金属尾矿的综合回收;二是建材生产企业大量利用尾矿渣、粉煤灰、冶炼炉渣、窑炉废渣等为原料掺烧水泥和生产新型墙体材料;三是发电企业利用石煤、煤矸石、煤泥等低热值燃料生产电力。四是制糖行业推广制糖—蔗渣造纸或替代燃煤、制糖滤泥制复合肥等循环产业链。2010年全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为4230.67万吨,综合利用率67.8%。
推进危险废物与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
按照《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广西规划建设危险废物处置中心1座,地级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13座,到2010年底,广西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处置中心招标完成率为75%,危险废物暂存库已试运行;已建成柳州、北海、钦州、玉林、百色、河池6个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其中百色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已通过验收,其余各市项目也正在加紧建设中。
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至2010年底,全区已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49座,无害化处理能力为11133吨/日,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7.24%,比2009年增长15.4个百分点,比2005年增长35.9个百分点。
自治区固体废物管理中心成立
2010年9月,自治区固体废物管理中心正式成立;至12月,中心人员、办公场地、设备到位,制度和管理到位,并正常开展各项业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