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力促进经济恢复增长
以全面推动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为抓手,积极筹措资金,创新政策手段,在促进经济恢复性增长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增加政府投入。据初步统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中,国家预算内资金达到1088.87亿元,同比增长369.5%,占本年资金来源的比重由上年的3%提高到8.5%,政府公共投资大幅度增加。大力促进居民消费,及时兑现惠农补贴、汽车摩托车及家电下乡、降低住房交易税费等政策,促进城乡居民消费。全省已累计下达中央和省级重建基金1721.36亿元,累计下达中央扩大内需资金178.41亿元。圆满完成18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的分配拨付工作,全面落实了科学配置资金、放大使用规模、有效防范风险的管理要求。
二是创新政策手段。灵活运用财政政策工具,在扩大项目融资、促进企业发展、引导个人消费中发挥政策引导功能。继续完善金融机构贷款激励和小额担保贷款奖补机制,引导信贷资金加大对就业再就业、中小企业和“三农”投入。实施以奖代补和风险补助政策,加快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完善农业保险补贴政策,扩大保险覆盖范围。实施灾后重建、企业技改、原料奶收购等贷款贴息政策,增大金融服务总量。完善县域经济发展激励、出口奖励等促进政策,提升财政政策实效。
三是实施重点扶持。围绕“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规划实施,集中资金支持园区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刺激消费增长等关键领域。省级财政安排资金5亿元,支持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安排工业发展及中小企业发展资金7亿元,重点支持产业技术研发、重大项目技改、重大装备制造和中小企业发展。在中央重建基金分配中安排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建设资金30亿元,支持产业结构调整。整合涉农资金,带动社会投资,累计投入资金45亿元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建设。
四是推进灾后重建。按照“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决策部署,积极筹措资金,及时下达预算,强化监督检查。建立重建资金预算执行进度公示考核机制、资金预拨机制、项目资金调节机制,推动项目执行,全省没有任何地方因为财政资金不落实影响重建项目开工建设。认真研究重建规划项目中期调整,及时提出政策建议,为科学配置重建资金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努力强化公共保障职能
按照“县努力、市尽责、省帮助”的要求,上下协同、各司其职、应对挑战,较好地履行了公共财政的保障职能。
一是保障能力得到提高。2009年,全省实际可用财力达到2035.7亿元,增长14.8%。其中,中央及省级财政下达市、县财力性补助资金占市县可用财力的48.3%。全省人均财力增长13%,县级人均财力增长14%。全省财政保障能力继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效推进,呈现“整体能力提高、财力重心下移”的积极态势。
二是民生政策得到落实。以推进“八项民生工程”实施为抓手,多方筹措资金,确保民生政策落实到位。全省累计拨付“八项民生工程”资金800亿元,为年初计划投入数的110.1%。与此同时,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惠农政策及时到位,扶贫解困、百姓安居、就业促进、城乡低保、养老保险、合作医疗、社会救助、职教攻坚等民生政策全面落实。
三是重大改革全面推进。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等多项重大改革。按照“分类指导、分级负担”的原则,研究确定事权分担机制,明确各级职责,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财政困难地区给予重点关注支持,确保各项改革顺利实施。
(四)全面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按照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继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全面加强财政监督,财政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一是推进体制改革。深化扩权强县改革试点,新增32个试点县(市)财政管理体制实现全面对接,“分类考核、差异扶持、动态管理”的工作机制基本建立。稳步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理顺省、市、县三级财政和交通分级管理体系。加强乡镇财政建设,启动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二是创新财政管理。加快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扩大评价范围,健全指标体系,强化结果运用。省财政厅组织实施重点绩效评价项目35个,涉及金额42.42亿元。研究政策执行协同机制,在全国率先建立农村医疗救助与新农合补偿“一站式服务”机制,帮助群众及时便捷领取医疗补助。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建立对评审专家和代理机构的考核评价制度,建立事前、事中、事后一体化的政府采购监督机制,政府采购监管水平进一步提高。三是强化财政监督。建立健全财政、监察、审计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整合监管力量,形成监管合力,协同开展财政资金监督检查。强化财政监督技术支撑,开发建立了全省政法系统装备管理、灾后重建及扩大内需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财政资金的实时在线监管。深入开展财政资金安全检查和“小金库”专项治理,依法处置违纪违规问题,积极推进整改,不断夯实财政管理基础。
(五)认真解决代表委员关注的问题
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深入推进“普九”化债工作,全省截止2005年底辖区内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全部化解。完善债务规模控制和风险预警机制,基本实现对政府性债务的实时动态监控。推进财政信息公开,健全资金公示制度,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多种媒体公开财政信息。完善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规范办理程序,提高办理质量。2009年,省财政厅共办理76件代表建议、77件委员提案,得到了代表、委员的充分肯定。加强代表、委员联系工作,提高《四川财政信息》专刊质量,不断完善人大代表约请制度、走访制度,虚心听取批评建议,主动接受代表监督。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当前我省财政改革发展中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基层财政保障能力差异较大,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任重道远。二是面对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一主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财政支持发展的新思路、新政策、新办法。三是针对财政保障范围扩大、支出规模增长的客观现实,亟待解决监管力量不足、监管方法落后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认真听取各位代表的意见建议,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