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的时候,扎西总是不停地笑,他告诉记者他和同伴们现在的生活已经改变了很多。
扎西次里:“有太多的变化,自己的收入也提高了,以前刚刚,不在这里的时候,在外面打工然后收入都很低,来这里收入比以前高了几倍。”
记者:“现在能挣多少钱?”
扎西次里:“现在一个月能3、4千。”
记者:“不错,很不错,村里的人都很羡慕你们吗?”
扎西次里:“对,现在家里面都说,然后家里面有人,他们叫我介绍来这里两上班,现在不招人。”
扎西和伙伴们没有想到自己的演出会这么受欢迎,《印象丽江》现在每天演出2到3场,今年暑假期间最多的时候一天要演4场。为此,现在剧场正在规划扩大规模,对座位进行改造。
印象丽江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涌涛:“原来我们的座位只有1200个座位,那么为了满足这一个现在每场观众的进场人数,我们现在已经加到1900个,那么这个就是我们今年,10月黄金周以后,我们对整个剧场要做一个,座位要做一个整体改造。”
总经理徐涌涛告诉记者,丽江印象项目总投资是8700万元人民币,按照目前的经营形势,两年即可收回全部投资。
徐涌涛:“今年1到9月份,到今天,我们已经接了95万人,我们收入已经接近9000万,那么到年底我们争取就是我们力争在这个月底突破100万的接待人次,我们的收入也将过亿就是这样的概念。”
8700万的投资2年内收回,3年后年收入过亿,这样诱人的效益引发了众多地方政府追捧。于是,一个又一个的印象系列产品开始陆续走下张艺谋的流水线。
著名营销专家叶茂中:“印象《刘三姐》,你会觉得一切都是再普通不过的东西,你比如说那一段桂林山水,那个你像桂林山水多了,随便割一段给你,然后他的演员全部是白天在江上劳作的渔民,晚上给点钱就成了演员,那么他所有的这一切怎么能够画龙点睛,什么样的人才能化腐朽为神奇,我觉得就是张艺谋的品牌,因为用了张艺谋的品牌,印象《刘三姐》它就成了一个中国,甚至世界都知名的一个演出品牌。”
在《印象刘三姐》之后至今的5年间,包括《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岛》在内的3部作品相继推出,与旅游相结合的“印象系列”大型山水实景演出,成为张艺谋品牌下的又一主要产品。
《印象》系列总导演王潮歌:“当它好了以后,水到渠成的出现了一个方向,出现了一个经济的脉络,这个时候樊跃和张艺谋我们是敏感的,并且是一个,我觉得挺有前瞻性的艺术家吧,就是我们认为这个方向是我们应该抓住的。”
五年间,虽然也出现过一些评论,认为印象系列是“克隆的视觉盛宴”、过于商业化,但这并不妨碍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印象实景演出的剧场,目前,每天都有超过1万名观众在观看“印象系列”作品,保守计算,票房也在200万元左右。在这种示范效应下,找上门来的地方政府和企业络绎不绝。
《印象》系列总导演樊跃:“我们现在有20几个在后面在等着我们干,城市和地区,几乎每一个星期都会有一个电话,一个邀请,告诉你,我们这好极了。”
9月13日,一个新的印象系列实景演出的排练正在北京798艺术区的一间工作室里进行。这个名为《印象大红袍》的演出,今年年底就将在福建武夷山上演,距离今年三月推出《印象海南岛》不到一年的时间,这让我们明显感觉到了“印象系列”加速的步伐。
记者:“像印象系列你品牌下面一个很成功的产品,这个系列还会继续做下去吗?”
张艺谋:“这个会继续做下去,这个之所以它很成功,它能延续它有最大的一个市场,就是中国的旅游市场,你注意到中国人现在有钱人,一年当中几次黄金周还有很长时间的旅游的热情,所以中国人这个游山逛水,买房子买地,咱就说有钱人大概就这方面的支出很大,人很多,所以你到每一个旅游的景点去,一些重要的地方去,你都会发现这个,它是长盛不衰的,偶尔会受到某种冲击和影响,但是迅速就恢复,两三个月就恢复了,又开始了天天都是人,车水马龙的,像这样的一个项目,就是像印象这个项目是基本它是依附在旅游产业这个链条上的话,应当说它是有相当长远的生命力的。”
记者:“你会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参与?”
张艺谋:“印象系列?”
记者:“之前印象刘三姐您是参与程度是很深的?”
张艺谋:“对,那是因为第一个,那第一个就基本上把我就拖进去了,后来就好一点,后来我们有一个团队,尤其有了王潮歌、樊跃两位比较能干的导演,所以基本上都是他们来主事,那我都是宏观的了。”
巨资打造《图兰朵》另藏市场玄机,远比两场演出的票房更重要
通过打造印象系列实景演出,张艺谋和他的团队摸到了商业运作的门槛,而最终把他们推进商业大门的,还有另外一只手。2006年4月,张艺谋铁三角团队的印象创意工作室改组为北京印象创意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风险投资破天荒地与他们这帮导演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
熊晓鸽:“我们主要是和艺谋导演、潮歌导演、樊跃三位,我们一起搞一个公司,然后我们,我们是提供一个,一个主要的一个投资商,那么其他几位的投资,但我们比较主导这个投资这个项目,这样的话,我们这个团队就可以到各个地方,去到不同的地方去设计做这些印象的这个演出。”
IDG,美国国际数据集团,从1980年投资开办《计算机世界》报开始,IDG已经在中国投资了包括《时尚》杂志、百度、搜狐、腾讯、慧聪等在内的一系列杂志、报纸、互联网站和软件公司,算得上是在中国最早涉足文化产业的国际风险投资机构。
记者注意到,从最初的两部作品《印象刘三姐》和《印象丽江》的运作方式看,都是地方政府或者当地企业投资搞起来的,而且现在还有那么多地方等着做“印象系列”,缺的应该不是钱,那么“印象系列”为什么要选择IDG的风险投资呢?
熊晓鸽:“因为你未来的发展的话,不是说只是弄一个show,更重要的话说你怎么把这个东西做得更大,任何一个文化的产业的话,你不可能离开资本市场的,因为你就像全世界最大的这种娱乐公司,像迪士尼也好,什么公司也好,他都是有一个,原来有一个创意有一个团队,但是你想把他做得非常大的话,你必须要资本的一个运作。”
那么资本运作究竟会给印象系列带来怎样的变化呢?总导演王潮歌跟记者说起了她心底的一个梦想。
王潮歌:“中国能不能出现一个文化产业的上市公司。这个理想我认为非常棒,说上市咱就发财了,上市大家就都有钱了,上市就怎么怎么着了,这个目的真是为其次,因为我不怕大家笑话,我心里有一个梦想,我要让为这个民族做贡献,这个贡献的所有目的就是我想让全世界人看,我们是这样的,那如果说我们的企业能做的特别好,我们印象系列特别好,我印象拉斯维加斯去,我印象大峡谷去,我印象乞力马扎罗山去不好嘛。”
记者:“这是你的梦想?”
王潮歌:“它不是我一个人能力达的到,但是我起码这么想,我起码觉得他们应该看看我们中国艺术家的表演,他们应该看看我们的胸怀,他们应该看看我们要表达什么,你再去慢慢想想,我起码要做这个事情,所以我很欢迎像IDG这样的伙伴,他们帮我们一起完成这个理想。”
导演王潮歌希望借助资本的力量把印象系列演出推向世界各地。而作为风险投资商,在商言商的IDG更希望把印象系列的成功模式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实际上,这次巨资打造《图兰朵》就另藏市场玄机,这远比两场演出的票房更重要。
熊晓鸽:“当然鸟巢是外面很巨大,但是里面的场地的话,像标准的运动场,因为有个400米的跑道,所以它的场地的规模一定是一样的,那么这种东西的话,你如果说形成了一种模式的话,这种形式的话可以,不停别的地方去复制,不仅仅是咱们中国的北京,怎么可以到上海可以到广州,可以到日本,可以到美国,可以到韩国甚至欧洲,它的发源地去演出,只要有那么一个标准的体育场就可以练。”
事实上,10月6号、7号即将在鸟巢上演的《图兰朵》,即使票房大卖,也只能收回6、7000万,相对于1.2亿元的投入还差很远,《图兰朵》出品人叶迅告诉记者,他真正图谋的,是《图兰朵》的全球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