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全国的失踪
1980年6月17日,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新疆罗布泊地区进行考察时失踪。这条消息,成为当时最受人们关注的一条新闻,绝大部分的中国人,正是从这条新闻里,对罗布泊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神秘神奇、恐怖险恶之地。
从6月18日开始的两个月,新华社几乎每天都配发与此相关的消息,广播里几乎每天都播报搜寻的结果,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亲自批示派出空军和地面部队配合搜寻。“彭加木,你在哪里?”这句话被广播里一次又一次地引用。
在新疆阿鲁科尔沁旗广播站,年轻的广播员唐守业把这篇报道贴到了墙上,和千万的听众一起暗自祈祷:彭加木,祝福您千万顺利地走出疏勒河故道,发现水源地,找到食物吃,给全国人民一个惊喜!当时,有许多人响应广播的号召,在内心里暗自作了这样的祈祷。
当20年后,他终于来到彭加木的遇难地后,他发现,年轻时候的良好祝愿,在现实面前是多么的幼稚。罗布泊确实当得起他年轻时候假象中的那八个字:神秘神奇、恐怖险恶,但完全不是他想象中的那样。“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一个带病的老人,要真能在没有任何储备的条件下走出疏勒河谷,那简直就是奇迹。”
一个时代的符号
彭加木没有创造出奇迹,但他的事迹在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心中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尽管他并不是为了探险而去的罗布泊,但许多后来的探险家都声称,从他那里得到了勇气和激励。长江漂流的第一位挑战者尧茂书的哥哥尧茂江,回忆中仍然记得这一事件给他和弟弟以极大的激励,尧茂中从来不认为中国人缺乏探险精神,并一直以“外国人能做,中国人一样能做到”作为座右铭,而彭加木事件又给了他一个中国版的注解:彭加木能够牺牲,我也能。
在一个变化了太多的时代,讲述27年前一个科学家的牺牲对人们形成的激励和激发作用,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情。几年前,唐守业在一所中学演讲时,曾经对“彭加木是什么树”的问题瞠目结舌,而今天,即使有那么多人因为“干尸事件”而记住了这个名字,又有多少人能够理解纪念和寻找的含义。
2007年5月12日,凤凰卫视就寻找彭加木做了一期辩论性质的节目,邀请了作家叶永烈、吴泰昌、彭加木生前的好友夏训诚、唐守业,以及司马南参加,双方就近几年的寻找“是否盗用死者名义”、“是否炒作”、“有何积极意义”等展开辩论。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年来,知道彭加木这个名字的人多了;但知道他生平的人实在甚少,他的名义,在不停的断章取义和各取所需的传播中,变成了罗布泊中最著名的一具干尸,如此而已。
但了解其生平的人,往往在想了半天之后,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他:奉献。
身患两种癌症,探遍新疆
在中国50年代以后的科学界,有好几位因为在与病魔搏斗的同时,在科学领域也做出卓越贡献而为人所知,近一点的有80年代的陈景润,远有竺可桢,而彭加木也是其中令人叹服的征服癌症的强人。在50年代开发边疆的大潮中,他于1954年开始陆续要求到新疆工作。1956年,他终于到了新疆;但次年回到上海时就被查出胸腔有纵隔障恶性肿瘤,接受西医治疗及深度X光照射治疗,在此情况下,他自己激励自己“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只要身体稍有好转,就转回新疆工作。1960年,他又一次被查出有异常网状细胞,医生提示,他可能患上了网状细胞性淋巴癌,据说患这种病的人只能活3个月;但他不仅顽强地活了下去,还在以后的岁月从事了最消耗体力的科学工作:野外考察,足迹遍及新疆和祖国各地。
在60年代,他的事迹曾经被广为传播,在彭加木失踪后,传出了若干个版本的谣言,其中最荒谬的当数飞碟说和突现美国说。最让他的战友愤怒的版本是被谋杀说和自杀说,在他们看来,这种版本简直荒谬到不可思议,只有对彭加木毫无了解的人才能编排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