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资助346万名农村贫困学生继续读书
1989年10月,河北省涞源县桃木疙瘩村小学的张胜利等13名失学少年成为希望工程的首批受助学生。从此,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中等职校学生接受希望工程“一对一”的捐助,继续他们的学业。
截至今年9月,希望工程以助学金、奖学金等方式,资助农村贫困地区346万名少年儿童重返校园。希望工程资助的学生遍及所有贫困县及国家重点扶持县。
1996年6月,希望工程受助学生张胜利、让英、胡晶晶赴美国参加第26届奥运会火炬接力。中国的希望工程,中国青少年自强不息、阳光向上的精神风貌赢得世界的赞誉。
苏明娟——她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至今还震撼着无数的心灵,成为希望工程乃至中国当代公益事业的一个标志。在希望工程的资助下,她如今已大学毕业,成为一家商业银行的员工。
周标亮——邓小平同志当年捐款资助的一位壮族女孩,师范学校毕业后,她毅然回到老家广西百色地区的平果希望小学当老师。如今,她已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校长。
无数个苏明娟、周标亮、张胜利、让英、胡晶晶正沐浴着爱的阳光,幸福、快乐地成长。
自从1990年5月19日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在安徽省金寨县落成,希望小学以每年760多所的速度递增。如今,已经建设希望小学15940所。在西部,在老区,在边远的山区、少数民族地区,淳朴的农民们说,村里最好的房子是学校!
帮助受助的学生学校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
希望工程被誉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参与面最广、影响最大、成效最为显著的社会公益事业。
近年来,随着国家义务教育免费政策的实施,农民后代对教育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他们已将关注的重心由教育的起点公平转变为教育的过程公平。
如今,和谐的春风吹拂绿色的田野,秉承“助农民的后代人人有书读”的神圣使命,让同一蓝天下的少年儿童享受到同样的教育资源,是希望工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追求。
2007年,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将希望工程的“救助模式”拓展为“救助—发展模式”,标志着希望工程的动员和服务工作的全面升级,即在动员社会力量,继续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助学金、继续帮助乡村小学改造危旧校舍的同时,不仅“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通过物质、精神多方面的持续扶持,帮助受助的学生和学校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
希望工程的全面升级包含了一系列公益服务产品:希望工程教师培训——将着力提高希望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希望工程图书室——为希望小学捐建小型图书馆,让孩子们读到优秀的课外书籍;希望工程电脑教室——为希望小学捐赠电脑,让师生们能够上网学习;希望工程快乐体育园地——为希望小学捐赠体育器材,让孩子们享受体育运动的快乐;希望工程数字电影院线——为希望小学捐赠数字电影器材,让学校的师生和周边的农民人人看电影;希望小学校园歌曲——让孩子们学唱著名作词、作曲家为他们专门谱写的十首少儿歌曲;希望教师——选派一流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到希望小学当志愿教师,教电脑课、英语课、音乐美术课;还有专门编辑的《希望工程公益读本》,设计开发的“勤工俭学”、“社会实践”等系列公益活动,将面向所有希望工程的受助学生,传播“助人自助”的公益理念,帮助学生增强公民意识、平等意识,学会助人,传递爱心。
希望工程,是人类美好情感的交融,是亿万民众用爱心托起的一轮太阳,阳光照耀下的希望学子在一茬茬茁壮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