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管理政策热点问答(五)
如何理解外汇管理理念的“五个转变”?
答:“五个转变”是新形势下外汇管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我国经济开放度不断提高,跨境资金流向复杂、规模增大,银行、企业和个人便利化需求不断增长,外汇管理理念和方式需要适时做出转变。“五个转变”就是外汇管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顺应形势变化需要的具体实践和落实。“五个转变”的内容是从重审批转变为重监测分析,从重事前监管转变为强调事后管理,从重行为管理转变为更加强调主体管理,从“有罪假设”转变到“无罪假设”,从“正面清单(法无明文授权不可为)”转为“负面清单(法无明文禁止即可为)”。
“五个转变”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着力点是改善服务,立足点是科学监测,关键点是风险可控。具体来说就是以风险可控、金融安全为底线,在实现对跨境资金流动全口径监测分析、有效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的基础上,逐步减少事前审批,重点加强事后监测管理,最大程度地便利市场主体对外贸易投资活动,充分发挥外汇管理服务经济发展功能,实现服务涉外经济发展和提升监管效率的有机统一。
“五个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外汇管理部门将不断丰富“五个转变”的内容,紧跟形势发展变化的要求,逐步转变管理方式,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坚持统筹兼顾,在继续运用行政、法律手段的同时,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涉外经济的健康发展。
当前外汇管理的思路是什么?
答:外汇管理要与时俱进。过去外汇短缺时期,出口创汇是我们追求的重要目标,也是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有效途径。目前影响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主要矛盾,已由过去的外汇短缺转为贸易顺差过大和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因此,外汇管理也要从“宽进严出”向均衡管理转变。
外汇管理部门的中心任务是促进国际收支实现基本平衡。国际收支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则是相对的。但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规模和幅度都不宜过大。历史上有些国家出现过几十年的经常项目顺差,但占GDP的比重都不太大。我国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重自2005年以来一直在5%以上,2007年高达11%。从长期来看,无论是大规模顺差还是大规模逆差都是不可持续的,会对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促进国际收支实现基本平衡是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内在要求,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动态过程。外汇管理要切实加快从“宽进严出”向均衡管理的转变,积极配合中央有关政策,加大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以扩大内需为重点,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最大限度地降低因管制给经济主体带来的额外成本,最大程度地便利市场主体对外贸易投资活动,充分发挥外汇管理服务经济发展功能,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与此同时,加强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打击跨境收支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好我国涉外经济金融安全。
目前对“走出去”有哪些外汇政策上的便利?还有哪些不够便利?
答:如果说企业和个人的感受,最好从一个投资项目运作过程中来看现在的外汇政策。比如一个境内企业要投资一个境外项目,首先需要进行前期的调研考察论证,必然需要一部分外汇,现行外汇政策允许汇出不超过投资总额15%的前期费用,费用不足的还可以另行申请。
考察之后,决定要做这个项目,接下来的环节是项目审批。传统意义上,外汇局是“批外汇”的,目前外汇局实行登记备案制度,只要境内企业的境外投资项目符合国家的境外投资产业政策并获得商务主管部门的批准,在外汇管理方面,没有境外投资金额、投资资金来源或数量的限制,所谓“批外汇”已经是历史。批完项目就是汇出资金,只要前期手续合规,企业可以直接到银行办理,银行负责向外汇局反馈资金汇出情况,企业不用到外汇局“打照面”。
境外企业的成立、发展壮大,离不开资金支持。境外企业在当地没有根基,想从境外金融机构融资一般需要得到境内母公司担保,这种担保符合现行外汇政策,今后还要进一步简化。经外汇局批准,境内母公司还可以在规定额度内对境外企业放款,也就是母公司直接“贷款”。
从此可见,“走出去”的外汇便利政策实际上贯穿了投资的全过程,境外投资用汇需求也可以得到有效满足。当然,近年来境外投资发展很快,形式更加多样,有时法规制定相对滞后,操作上缺乏依据,大家都需要“路线图”,这些政策需求已经列入我们今后的工作重点。但也有些原来不够规范的行为现在规范了,至少要履行手续拿个“通行证”,需要大家的理解和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