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以来沪指接连出现宽幅震荡走势
11月以来的A股市场,除了2日和16日收出长阳K线外,其余交易日大多出现宽幅震荡走势,尤其是本周三和周四,上证指数盘中均一度出现快速跳水。不过,市场走弱后总会有资金介入接盘,从而演绎出一幕幕“假摔”现象。
市场如此走势,究竟是在酝酿何种企图?市场情绪缘何在乐观中仍有忐忑的一面?分析人士认为,一边是套牢盘和大股东减持频频涌现,另一边则是多方退无可退。如果压力能够通过震荡化解,市场短期内有望挑战新高,不过中长期仍充满变数。
“博傻行情”再度显现
周四,深证综指挑战1200点成功,并以连续15个交易日上涨创下连涨纪录。而创业板则连续两天全面上涨,周四28家创业板公司平均涨幅超过6.5%。据业内人士测算,从目前沪市的超大盘股和小盘股的比值来看,小盘股领涨的态势已达到极限。8月以来,小盘股跑赢大盘股27%,目前两个板块的比值关系已经离“5·30”前的历史高位仅有不足0.5%的差距。
从指数表现看,A股去年10月末见底后至今,深证综指上涨了154%,上证小盘上涨了156%,而超大盘指数只上涨了82%。这并不意味着小盘股的投资价值要强于大盘股,而只是小盘股易炒作,且又有层出不穷的概念、题材,再加上大股东不遗余力的资产重组在后面支撑,于是市场资金避大就小,猛烈追捧小盘股。从这个方面来看,目前小盘股的泡沫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时期的水平,如果后续大盘股不能接力,一轮深幅调整是存在发生的可能的。
那么,如果小盘股变局,大盘股是否可能成为避风港呢?从历史来看,指望躲进大盘股来回避市场疯炒小盘股的风险,并不太现实。从最近两次盘面情况看,每当小盘股飙升,大盘股就会滞涨,而一旦大盘股调整,则小盘股必定跟风下跌。大盘股一旦上涨,小盘股则立即恐慌,而小盘股下跌,往往会带坏大盘股。
当然,目前多数机构都在建议投资者逐步买入大盘蓝筹股,因为从经济复苏的角度来看,大盘股明年的盈利和来自政策面的支撑可能都会超出预期,这可能成为多头的重要理由。如果风格能够顺利切换,打破上述恶性循环,市场向上的空间则依然存在。
三大因素主导趋势演绎
整体来看,市场的估值、流动性以及投资的风险偏好等,似乎都还未到要让市场大涨大跌的地步。整个股市的走势或许将要由三大因素来主导。
首先是监管层面的新动向。创业板已经顺利推出,未来管理层在制度建设方面将会有哪些举措呢?市场的预期无非是三件——融资融券、股指期货和国际板。如果融资融券开启,首先的利好落脚点将在券商股上;而股指期货的推出,则可能令整个大盘股受益。从短期来讲,这两个举措可能对市场产生偏正面的影响。至于国际板,如果将国际板充实到B股市场中,则可能有利B股的重新活跃。
其次,出口能否快速复苏。一些研究报告将本轮美股的上涨归结于补库存,并认为可能在今年11月份传导至国内。然而,事实上可能并不会如此演绎,因为中国出口的产品大多只是初级产品,而美国的补库存应该是滞后的,而非超前。圣诞、新年消费等也应该在6-9月份体现在股市上,接下来的出口复苏或许是漫长的过程。
第三,人民币汇率会怎么走。近期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越来越强烈,相关资产价格持续走高。不过,人民币升值的空间究竟会有多大,热钱规模膨胀之下,宏观调控会有多严格,目前仍不可知。从经济演绎的逻辑上,如果人民币升值,对全球经济而言并非好事。因为人民币升值将吸引大量热钱涌入中国,从而吹大中国资产泡沫,拉高中国的通胀预期,进而导致严厉的宏观调控,最终迫使中国经济硬着陆,延缓世界经济复苏。从这个角度上看,人民币升值也许会带来A股市场的重估,但长期而言,并非好事。(贺辉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