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胎动”三年
四大银行试水参股保险公司
交通银行、北京银行参股保险公司的方案2009年4月14日获得保监会批准,随后它们被报至国务院。这标志着我国银行业开展混合经营又迈出了重要性的一步。
据悉,交通银行和北京银行拟参股的中保康联人寿、太平洋安泰人寿均为合资寿险公司,工商银行拟参股的则为太平系保险公司(太平人寿、太平保险、太平养老与太平资产管理),建设银行拟入股保险新军幸福人寿。
中国金融业自1993年以来,一直采取分业经营、分开监管的方式。但是近年来,政府开始允许金融机构开展混业经营试点,以适应金融的多元化发展。事实上,2006年以来,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先后在资本市场上市后,逐步被允许实现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租赁等行业的投资控股,逐步通过金融控股公司形式实现了综合经营的道路。
追溯银行参股保险的历程,早在2006年中建工交四大银行已经向保险监管部门提出申请。银监会与保监会还就如何加强协作、推动银行业与保险业开展深入合作举行了高层会谈。在2008年年初,国务院就批准了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上报的关于商业银行投资保险公司股权问题的请示文件(“160号文”)。该文件原则同意银行投资入股保险公司,试点范围为3至4家银行。
金融控股公司通过银行、证券和保险等业务的混业经营,可以具备规模经济优势、范围经济优势、信息等资源共享优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金融控股公司的效益和效率。这也是目前将银行混业经营设定为中国金融改革目标之一的主要依据。我国现行的“一行三会”金融监管模式,面临着现实中综合经营发展趋势的不断挑战。面对推出金融混业经营后更加复杂的金融市场结构、金融业务与产品、金融机构格局,中国金融监管层肯定面临更加巨大的压力。
后院起火套现自救
外资掀起减持中资行股份风潮
年初与仍处在熊市中磨炼的中国股市相比,外资减持中资银行股份的一举一动更牵动各方的神经。
瑞士银行在2008年最后一天宣布,已向机构投资者售出了中国银行H股股份34亿股。之后,外资减持中资行股份的消息纷沓而至。
摩根大通于1月2日以14.52港元的每股平均价,减持了244.6万股招行H股。
1月7日,美国银行宣布将出售所持中国建设银行H股股份56.2亿股(减持后持股比例由19.13%降至16.6%)。
1月14日,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RBS)宣布以每股1.71元港币的价格出售其所持有的中国银行4.26%H股股份,套现16亿英镑。
3月17日,新加坡淡马锡公司表示,目前已经全部减持民生银行股份。
在外资减持中资行股份的风潮中,工行显得淡定的多。3月26日高盛集团宣布,已同意对其持有的工商银行股份作出新的锁定承诺。
根据新的锁定安排,在2010年4月28日之前,高盛将不会出售其持有的工商银行股份的80%。6月1日,高盛集团以4.88港元/股的价格抛售了其持有的已解禁的约30.3亿股工商银行H股股份,筹资约19亿美元(约148.2亿元)。德国安联集团、美国运通公司也分别将其于28日解除锁定的32.16亿股和6.38亿股工行H股,通过私募配售方式分别出售了32.2亿股和6.38亿股。
外资股东减持中资银行H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由于美国金融危机造成的外资机构的财务困境。这场金融风暴重创了美国经济,美国金融机构当然不能幸免,在巨大资金压力下外资行亟须套现资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