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玲雨 上海报道
10月5日宣布融资融券试点即将开闸后,监管层又有新动作。
知情人士透露,10月8日,有关部门针对融资融券试点的相关问题召集中信等约10家券商总裁、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登公司”)有关领导及沪深交易所领导召开了一个内部会议。
据一参会人士透露,本次会议有三大议题:各券商汇报其融资融券业务的准备情况;券商独立的融资融券交易系统、中登公司及交易所交易系统的对接联合测试;融资融券业务开展中的行业自律问题。
首批试点资格或7-8家
自证监会宣布即将启动融资融券试点以来,对首批试点券商的规模的猜测一直没有停歇。
试点的规模上,此前业界曾传出首批试点可能只会有2-3家,即类似于直投业务试点资格的发放模式——先由中信证券(21.12,0.32,1.54%,吧)、中金公司试点,再推出试点审批政策,随后向主要优质券商批量发行。
但在证监会发布的《中国证监会近期正式启动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工作》(其中明确提出将确定试点证券公司的资质条件和标准,建立公开透明的受理、审核和专家评价制度)后,业界普遍估计首批试点的规模会扩大。
从本次参会的券商数量来看,首批试点规模会大大超过2-3家。
“在此前的一波直投业务试点资格发放高潮之前,证监会召集了十来家券商召开了会议,随后在7月和8月内连续有6家券商拿到直投资格,而中信、中金已先期拿到。”上述参会券商表示,“借鉴这个经验,本次参会的券商可能会有7-8家率先拿到试点资格。”
据了解,中信、海通、国泰君安、申银万国、光大、国信、华泰、招商、平安等券商参与了本次会议,而首批试点将在他们中间产生。
一券商融资融券部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了其为总裁准备的汇报材料的主要内容:“独立的交易系统的开发和完善是汇报的最重要的部分,包括系统的风险点以及处理办法;其次是制度建设,包括内部操作流程的规范、职位权限的设计和制衡;融资融券业务部门的人员规模、构成及主要领导的背景等。”
“各家汇报的准备情况和内容有所不同,但主要都是三个方面:独立的融资融券交易系统的准备和运行情况、制度安排、人员的配备。”上述参会人士透露。
而之所以特别强调这三方面,该参会人员表示,“除了净资本等硬性指标外,证明自己有能力在拿到试点资格后可以保证业务的正常运转,对是否能入选首批试点至关重要。”
确定两次联测时间
为保证融资融券业务开展时交易系统的正常运转,券商、中登公司和沪深交易所就联合测试问题在会上达成共识:定于10月25日和11月8日,三方的交易结算系统将进行两次联合测试。
“融资融券业务的交易系统是一个全新的系统,且相较于现存的交易系统更加复杂,其中包括对投资者的征信、对担保品计价和授信以及强制平仓处理等功能,这对三方系统的对接和正常运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上述券商融资融券部负责人表示,“如果券商的系统出了较大问题,就会对其试点资格的取得造成影响。”
这就意味着试点券商的公布和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最快也要到11月中下旬才能出来。
另外,为避免恶性竞争,行业自律问题也成为本次会议的重要议题。
“就行业自律问题,参会各方主要在收费标准、客户准入、服务模式三方面进行了讨论。”上述参会人士透露。
在业务开展中,客户对收费标准(即融资融券业务的利率水平)最为敏感,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引起价格战而伤害业务的发展。“会上主要是征求我们的意见,没有就利率问题形成决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