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基金业资产规模于短短6个月内从1万亿元猛增到3万亿元的形势下,如今在各大银行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基金推销广告。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我国基金业资产规模超过了3万亿元人民币,而仅仅6个月前,这一数字刚刚超过1万亿元。很多居民的资产组合中,三者的占比次序也发生了变化,正依次由银行存款、股票、基金变成基金、股票、银行存款。
但和股票一样,基金市场也同样存在着风险,很多机构更有不完善之处,中国的基民们还需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1100亿元的基金募集新纪录
10月15日早6点,北京某银行大门尚未开启,几十位市民已经在门前排起长队。“今天有基金能买,听说是个业绩很不错的基金公司发行的。我想认购5万元,怕来晚了就没了。”排在第一位的市民周女士这样表示。而排在最后一位的白先生却叫苦不迭:“我就是想办个转账业务,知道每天来银行买基金的人多,所以早出来了,没想到还是来晚了。”
中午12点,银行为基民专设的咨询平台早被围得水泄不通。负责这项业务的工作人员在基民的“簇拥下”不停地办理着基金买卖业务,由于人太多,工作人员小郁从上班到现在连口水都顾不上喝:“我们都是这样,人手不够使,不喝水就省出上厕所的时间了。”
下午3点,记者拨通某券商办理基金业务的员工小张的电话。“请下午4点半之后再跟我联系,我现在在帮客户完成网上基金认购,实在没时间接受采访。”
晚上7点,小张的电话接通:“我今天帮30多个客户做了网上基金认购,午饭到现在还没吃呢。这个月还要发两只新基金。”小张匆匆挂上了电话。
这一天,首日销售的上投摩根亚太优势QDII基金一日募集资金超过了1100亿元,创下新的基金单日募集资金全球之最。
2007年基金业的高速轨迹
这只是今年基金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我国基金业从1998年开始发展,并逐步实现了资产规模从零到1万亿元(2007年3月)的跨越,而这一过程,整整9年。然而,从1万亿元到3万亿元,仅仅用时6个月。
另外,受益于牛市以及基金的创富效应,今年新基金发行持续火爆。
2007年4月10日,上投摩根内需动力基金在发行第一天就获得了近900亿元的申购意向,创下新基金发行中获得申购资金规模的最高纪录。此前的最高纪录是去年发行嘉实策略基金,当时的申购纪录是419亿元。
随后,华宝兴业行业精选、华安中小盘成长、中邮核心成长基金等10余只开放式基金均在一日内售罄。
不光是开放式基金,近期发售的南方、华夏、嘉实等QDII基金同样得到了基民的追捧。募集规模也从400亿元一路飙升至700余亿元。
而上投摩根的单日募集千亿,更是将基金热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基金走俏背后的原因
“中国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人民币升值的潜力很大,国内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人们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抱有很强的信心,这种预期也促使新基金呈现发售两旺的局面。”泰信基金管理公司渠道业务部经理董斌如是解释基金热。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基金业之所以能超速成长,“5·30”的暴跌是一个主要因素。由于暴跌的惨痛教训,越来越多的股民转身加入了基民的行列。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基金投资账户总数已超过9000万户,较今年年初增长了近3倍,而第三季度以来,基金平均每天新增开户数甚至超过了沪深A股。
“国庆后股指不断创新高,可我买的很多股票都是赚了指数没赚钱。在这种情况下,我选择转做基民。”周女士的话代表了很多投资者的心声。在她看来,与其自己天天操作提心吊胆又收益不佳,还不如交给基金公司打理。
此外,高净值回报率成为基金受“热捧”的另一个原因。
9月25日,泰达荷银发布的净值公告显示,公司旗下泰达荷银行业精选基金9月24日的累计净值超过6元。这也是继华安180ETF、华夏大盘基金、上投优势基金、上投α基金和易基策略基金之后第6只净值超过6元的开放式基金。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股票型基金平均回报率为121.16%,配置型为99.05%,这两类基金平均回报率虽然没有深成指涨幅高,但都超过了上证指数的涨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