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8月,江苏全省慈善基金总量由去年的23亿元一跃突破50亿元,基金总量呈“井喷”式增长,位列全国最前列!短短半年多,是什么激发了苏商和江苏百姓的慈善意识?省慈善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陶礼仁日前解答了这50亿元背后的新闻。
是什么撬动了苏商“钱袋子”
——创新
50亿元基金,地方募集占了大半江山。其中,江阴一个县级市就达10个亿,海门超过1亿元,连沭阳也达5000多万元。“各地如何在半年内实现成倍激增的呢——最重要的渠道是‘留本捐息’。”
“留本捐息”正在全省推开,而它最早来自常州。“留本捐息”推行不到两年,常州基金总量一举突破10亿元。富豪变慷慨,是因为这种方式不“伤筋动骨”。比如捐1000万元,本金还留在企业,企业每年捐7%的利息,也就70万元。既不影响资金流动,又保证了基金的稳定与增值。最近,香港善源基金会已与我省达成意向,“留本捐息”,向江苏认捐7000万元。
“光有创新机制还不够,还要有税收鼓励。”今年4月,我省下发通知,规定纳税人向慈善总会捐赠,准予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全额扣除,进一步调动了捐赠者的积极性。
“当然,慈善事业迎来发展的春天,还得益于‘中国式’优势。”省慈善总会创始基金5000万元是政府出的;连续3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发展慈善事业;13个市都由市长或副市长担任慈总会长。和政府主要领导获得交流机会,对成长中需要政府扶持的企业来说,无疑是有吸引力的。“用百姓的话说,‘老大难,老大出面就不难’。”
拿什么开发平民慈善
——品牌和公信力
“平民不加入,慈善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何开发?要靠品牌和公信力。”短短10多年,中国慈善的机构建设、资金规模、救助水平的发展很是不俗。
“让平民相信慈善的力量,当下必须科学设计救助项目,让大众知道,为什么捐?钱由谁来花?花在什么地方?”
2006年,省慈善总会成立后第一个品牌项目——“六个资助千人”出炉,全省各个角落都有人获助,社会反响很大。“微笑列车”、“光明行动”……这些品牌吸引了百姓,发掘了爱心。5月14日,第一例“心蕊工程”手术成功后,媒体播发了17名心脏病儿童康复出院的消息,很多人到慈总捐款,一位热心人放下2000元不留姓名就走了;一位80多岁老人将10年募集的270幅名家字画全捐出来……
“其实,凡人善举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只是这些捐助不很规范,没有机构引导。怎样摆脱一些无序状态?首先要建立‘正规军’。目前,13个省辖市和80%的县成立了慈善机构,甚至开发区、工业园区和乡镇也有延伸。”
以什么方式把钱用出去
——“大进大出”
“‘大进大出’应该是今后善款使用的原则!”陶礼仁说,现在总量是50亿元,到年底,有望达60亿元,甚至70亿元!钱募到了,要舍得花出去,普惠350万江苏困难群众。
“项目选得准,钱用得好,花得公开,捐赠者看到实效,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去年,仅常州慈总就发放了4252万元救助金,2.1万人受益。13个市的救助资金发放和项目都明显增多。上半年,省一级慈善总会就募集资金和物资1773万元,实施了数十个救助项目,半年完成救助3189.2万元。为苏北五市万户困难群众发春节“红包”,为失聪儿童配助听器的“聆聪行动”、为贫困残疾人免费提供轮椅的“行走渴望”工程……省慈总都注入了大量资金。
“组织机构公信力、社会资源动员能力、政府税收鼓励政策、慈善法律法规等,都是发展慈善缺一不可的条件。”陶礼仁认为,如今江苏的慈善事业,不靠摊派、不下指标,而依赖项目开发,品牌宣传,自愿认捐,形成了大企业带头、全社会参与的良性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