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科集团7月11日发布的《2007年第二季度中国企业上市研究报告》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共有43家中国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总计200多亿美元。其中,有21只中国概念股在海外市场上市,融资总量为114.95亿美元,有22家企业在境内交易所上市,融资总量为89.72亿美元,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融资额超过境内上市的融资额。
分析人士指出,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国内资本市场的资金退出机制不完善,海外上市依然是风险投资基金(VC)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退出的主渠道,国际创业投资基金更支持把中国企业送到海外去上市。
创业基金更支持海外上市
记者从清科集团主办的“2007中国创业投资中期论坛”上了解到,今年二季度,共有12家创投基金公司成功募资13只新的基金。而在上季度,只有四家创投机构募集了3.56亿美元,二季度的增幅高达563.5%。
“尽管目前创投基金发展形势不错,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创投基金大多存在着‘两头在外’的现象,就是基金来源于海外,同时退出的渠道也选择在国外。”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表示。
二季度风险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所支持的海内外新上市企业为15家,其中到海外上市的就有12家之多。“由此可以看出,海外上市的数量仍然占绝对优势,通过境外IPO的渠道进行资金退出依然是创投基金更为倾向的方式。”
“一颗红心、两手准备”的上市思路
企业选择在境内上市也有明显优势——有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优势,对投资环境、相关法律法规都比较熟悉,而且容易得到投资者认同,上市成本也比较低。另外,随着股改的完成和国内股市行情上涨,上市时间长和全流通的问题得到解决后,A股市场也逐渐成为富有投资吸引力的市场。
记者了解到,随着国内股市行情的繁荣,不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倾向于“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在推动境外上市的同时也把注意力投以国内上市。
沈南鹏表示,红杉上半年投资的十个企业中,已经有几个采取中外合资公司的模式,希望将来能在国内上市。
国内市场资本退出机制亟待完善
如何让更多的企业“扎根”本土,如何迎接更多红筹股的回归?完善国内市场的退出机制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鼎晖创投合伙人及创始人王功权表示,公司一直在致力于推动企业到境外去上市。尽管中国政府导向很明显,就是希望国内的创新、优秀企业尽量留在国内市场上市,避免都跑到国外上市。但是,在国内上市的这套申报体系,他们处理起来比较生疏。更为重要的是,国内市场上创投资金的最后退出受到的限制太多。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国内资本市场还不够发达,企业上市比较困难,在退出机制上也受到锁定期等诸多限制。创投基金投资者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高额收益,而退出机制是关系到这些基金投资收益周期、甚至是决定投资成功与否的重要问题。市场上有了健全的退出机制,投资者才能在要时顺利回收资金。
一位合资券商人士说,由于企业资金缺少正常的退出路径,股权没有便利的流动渠道,因而绕路去境外上市的情况短期内难以发生根本性改变。为了避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遗憾,就亟须对创业投资的退出机制进行完善。
据记者了解,由于目前的法规对境内企业境外间接上市还缺乏基本的规范,处于模糊地带,目前中国证监会正在积极研究修订对境外上市的相关法规也中。(张汉青 杨眉 郑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