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监会近日公布的首份年报显示,中国商业银行在海外的“家底”虽然还说不上殷实,但中国银行业拓展海外市场的步伐正在前所未有地加快。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6年年报》显示,截至2006年底,中国工商银行等5大国有商业银行海外总资产达2
267.9亿美元。国有商业银行在美国、日本、英国等29个国家和地区设有47家分行、31家附属机构和12家代表处。
股份制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也纷纷走向海外。招商银行在香港设有分行、在美国设有代表处,广东发展银行设有澳门银行,光大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在香港设有代表处;中国进出口银行在法国和南非分别设有代表处,国家开发银行则在香港设有代表处。
不只是海外分支机构的设立和筹建,海外并购同样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如中国建设银行收购美国银行(亚洲)公司,工商银行与有关方面就收购印度尼西亚哈里姆银行也展开了磋商。
“银行业全面开放为中资银行‘走出去’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是我国经济整体实力增强和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已成功改制上市的交行、建行、中行、工行等商业银行,加快海外发展步伐实属必然。银监会积极推动中资商业银行在境外新设分支机构和并购金融机构,也起了好的作用。”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
2007年上半年,中国银行按照海外发展战略正加速整合其海外分支机构的资源;工商银行收购印尼哈里姆银行已获双方监管机构批准,收购事项在进行中,同时工行在美国和俄罗斯提出了设立分支机构的申请;已在法兰克福、东京等境外6个地区设有分行的建设银行,已完成了建行亚洲业务的整合,越南分行的资格刚刚获批,目前则在申请纽约、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的分行资格。
负责监管国有商业银行的银监会银行监管一部综合处处长赖秀福认为,中国银行业大踏步“走出去”,打的是“组合拳”,是全方位提升竞争力。“除了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和展开并购,商业银行在境外融资、派人员去海外培训,都是‘走出去’的方式之一”。
新当选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理事会会长的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认为,为适应国际化发展趋势,中国银行业正在加大开拓海外市场的力度,但中资银行要适应海外监管环境、了解当地市场需求、融入当地主流市场,面临着相当大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