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6月中国宏观经济逼近趋热警戒线 -"十一五"中国将建10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促进产业升级 答问 -中国投资50亿用于科技攻关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不是主要污染源 -大陆人可申请赴台接受医疗服务 任何医疗机构不得规避集中采购 -上海世博会呈现两大创新亮点 动迁工作获99%以上动迁居民支持  -广州决定收回80宗闲置土地 坚决打击囤积 下半年房价将加速上涨 -今年洪灾直接经济损失525亿元 因灾死亡652人 陕西洪灾致16人死 -上半年我国大中型钢厂实现利润翻番 下半年钢价不会有大回落  -沪深股市收盘续涨 沪指收盘4471.03点 两市总市值逼近20万亿元 -《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8月1日起实施 优抚对象可享受3项优待
许小年:化解流动性过剩的根本之道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6 月 29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治本之策

既然流动性过剩是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的产物,改革的目标就应该是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多元化;既然流动性过剩的原因是财富积累形式的过于单一,改革的目标就是资产品种的多样化。而妨碍金融多样化发展的首要因素,就是政府对投资和融资的行政管制。

——从企业的角度看问题,投资和融资是企业的经济决策,企业拥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上马什么项目,如何融资,发债券还是发股票,发多少,以什么价格发,什么时候发,都是企业和投资者之间的自愿市场交易。如果不涉及公共资金,不需要行政审批;如果不涉及公众投资者,甚至不需要强制性信息披露。现行审批制包括以核准、报备为名而事实上的审批制,剥夺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阻塞了社会投资的渠道。

对此,改革方向应是逐步取消企业投资、发债和发股的审批制,停止对企业投资的干预,增加包括房地产在内的资产供给,分流储蓄。

——从金融渠道的角度看问题,必须加快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

目前,中国股市和债市行政管制重重;私人股本基金受管理细则制约,迟迟无法进入实际操作;中小型民间信贷机构长期处于试点阶段,不能大面积推广;银行、券商、基金、保险公司的机构设立、产品、网点乃至人员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审批问题。行政管制过严,限制了金融产品的供应。

对此,改革方向应是降低准入门槛,金融全面对内开放,尽快增加金融产品的供给。

股市和债市上的监管应以信息披露和维护市场秩序为主,取消发审委,取消各种形式的审批制。私人股本基金因为是私人对私人,不需要行政部门的管理细则和报批,符合国家法律即可。此外,应立法允许中小型信贷机构存在,并研究组建存款保险公司。

——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一环是政府职能的定位。现在的监管机构越来越像计划体制下的主管部门,监管者越来越像部门主管。

监管需要严格和清晰的定位,为了保证监管机构不越位,有必要吸收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推行监管的职业化、专业化和市场化,监管人员脱离行政序列,成为专业的监管者,领取市场化薪酬。监管改革不到位,解除对金融的行政管制就是一句空话。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上,东亚各国几乎无一例外经历了金融危机。相信中国政府、学界、金融界和民间有足够智慧和勇气,适时推进金融改革,化解流动性过剩风险,避免重蹈亚洲邻居的覆辙。■作者许小年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 

来源: 《财经》杂志
   上一页   1  2  



相关文章:
许小年:号脉山西经济转型 要从美国德克萨斯看起
许小年:股市黄金十年的说法没有依据
许小年:政府不该过度干预企业投融资行为
许小年:从“国退民进”到“官退民进”
许小年:解析国家控股的“七大行业”
许小年:公共品不等于政府品
许小年:国有金融机构中很难产生世界级企业
许小年简介
图片新闻:
长江上游强降雨形成新一轮洪峰 三峡工程首次发挥防洪功能
中国将在北部湾重点打造石化和能源基地 缓解西南油品短缺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