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沉积物质量
2009年南海海域沉积物质量状况总体良好。部分近岸海域受到镉的污染,其含量超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的站位比例为19.0%;局部近岸海域受到石油类、铜和砷的污染,上述三种污染物含量超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的站位比例分别为13.3%、11.8%和6.1%。
南海近岸海域沉积物主要污染物及变化趋势
海域
|
主要污染物
|
2001~2009年变化趋势
|
汞
|
镉
|
铅
|
砷
|
铜
|
石
油
类
|
滴
滴
涕
|
多
氯
联
苯
|
粤东近岸
|
—
|
ó
|
ó
|
ó
|
▽
|
ó
|
ó
|
▽
|
ó
|
珠江口近岸
|
铜
|
ó
|
ó
|
ó
|
ó
|
ó
|
ó
|
ó
|
△
|
粤西近岸
|
—
|
ó
|
ó
|
ó
|
ó
|
ó
|
ó
|
ó
|
▽
|
北部湾
|
—
|
ó
|
ó
|
▽
|
ó
|
ó
|
▲
|
ó
|
ó
|
海南岛
|
镉
|
ó
|
ó
|
ó
|
ó
|
☆
|
ó
|
ó
|
ó
|
图例说明:▲显著升高;△升高;ó无明显变化趋势;▽降低;☆数据年限不够
|
粤东 近岸沉积物质量状况良好。局部近岸海域受到石油类、镉和汞的污染。
珠江口沉积物质量状况一般,主要受到铜的污染。局部海域也受到石油类的污染,其中个别站位石油类的含量超第三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
粤西 近岸海域沉积物质量状况良好。部分近岸海域受到镉的污染,局部近岸海域受到石油类的污染。
北部湾 近岸海域沉积物质量状况良好,仅个别站位受到石油类的污染。
海南岛 近岸海域沉积物质量状况良好。部分近岸海域受到镉和砷的污染,个别站位受到铜和铅的污染。
2.3近岸海域贝类体内污染物残留状况
2009年,对南海近岸海域的文蛤、皱肋文蛤、翡翠贻贝、菲律宾蛤仔等贝类体内污染物的残留水平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部分监测站位贝类体内镉、铅和滴滴涕的残留水平超第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
粤东 局部近岸海域贝类体内镉的残留水平超第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近年的监测数据表明,粤东近岸海域贝类体内滴滴涕和多氯联苯的残留水平连续三年呈下降趋势。
珠江口局部海域贝类体内镉的残留水平超第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部分海域贝类受到铅的污染,其中个别监测站位贝类体内铅的残留水平超第三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
粤西 局部近岸海域贝类体内镉的残留水平超第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个别监测站位贝类受到石油类和滴滴涕的轻微污染。
北部湾 部分近岸海域贝类体内砷、铅和镉的残留水平超第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
海南近岸 部分近岸海域贝类体内镉的残留水平超第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个别监测站位贝类还受到砷的轻微污染。
1997~2009年南海近岸海域贝类体内污染物残留量变化趋势
海域
|
石油烃
|
总汞
|
镉
|
铅
|
砷
|
六六六
|
滴滴涕
|
多氯联苯
|
粤东近岸
|
ó
|
ó
|
ó
|
▽
|
▽
|
ó
|
▼
|
▼
|
珠江口
|
ó
|
ó
|
ó
|
ó
|
▽
|
ó
|
ó
|
ó
|
粤西近岸
|
ó
|
ó
|
ó
|
▼
|
▼
|
ó
|
▼
|
ó
|
北部湾
|
☆
|
ó
|
ó
|
ó
|
ó
|
☆
|
☆
|
☆
|
海南岛
|
ó
|
ó
|
ó
|
ó
|
ó
|
ó
|
▼
|
ó
|
图例说明:ó无明显变化趋势;▼显著降低;▽降低;☆2009年未做监测
|
2.4 珠江口海洋大气污染物沉降通量
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在大万山岛设立了大气监测站,对珠江口海域典型大气污染物的沉降通量进行连续监测。
四个监测月份中,各污染物的浓度均以10月最高。多年的监测结果表明,珠江口海域大气中铜的沉降通量呈显著上升趋势,总悬浮颗粒物和铅的沉降通量变化不大,镉的沉降通量有下降趋势。
2009年珠江口大气中重金属的浓度
2009年珠江口大气中营养盐和总悬浮颗粒的浓度
2.5 全海域主要污染问题
近岸水体营养盐污染严重 2005至2009年,南海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从11 200平方公里增加到30 750平方公里,严重污染海域面积则从1 420平方公里增加到5 220平方公里,污染海域面积显著增加,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为营养盐。广东近岸海水中无机氮和磷酸盐的含量多年处于较高水平,且呈上升趋势。陆源污染仍是影响近岸海域水体环境质量的主要原因。
重金属污染 镉污染在南海近岸海域较为突出,在沉积物和贝类体内超标率均为最高。珠江口海域沉积物普遍受到铜的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