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文化广场满眼绿草如茵,令人心旷神怡。 图片来源:长春市环境保护局
长春市儿童公园蓝天与白雪相映。图片来源:长春市环境保护局
吉林省长春市环境监测部门近日发布数据:2009年,长春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级总天数达到340天,占全年的93%。而之前的2008年,长春更是历经18年努力获得了“国家卫生城”的称号。
长春老一点的市民都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长春的空气质量还是糟得很。在这个城市生活了几十年的老李,提起从前分外感慨:“冬天采暖期,一大早就乌烟瘴气的,城市上空像罩着个大锅盖。出门得戴口罩、戴风镜,一大早要是出去转半小时,回来时口罩一准儿是黑的,连下到地上的雪不到一天也变黑了。”
十多年的变化如此之大,原因何在?“与其他城市相比,我们的优势就在绿化和生态建设。”吉林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高广滨说。除“黑”、造“绿”、实施“蓝天工程”,促进生态系统良性运转……正是这些年长春市委、市政府对城市明晰的环境功能定位与强力推动,让这座城市渐次融入了厚重的蓝天底色。
除去城市呼吸的沉重“黑”色
今年是长春几十年不遇的冷冬,进入1月份以来,气温常在摄氏零下30多度徘徊,城市供热压力很大。
行走在长春市东朝阳路的大街上,空气寒冷清冽,天空很蓝。随便找几位年长的市民攀谈几句,都说:过去要遇到这个天,大小锅炉齐上,可得是“大尾巴灰”漫天飞了!
在环保部门工作多年的韩大姐拿来了当年的《长春日报》为证:在1997年12月19日和12月21日连续两天的卫星航拍照片上,东朝阳区域“消失了”,有的只是一片烟尘。
当年,长春市环保局组织专家对城市空气污染状况源作了分析,其中煤烟型污染占到了56.7%。环保局污染防治处处长李洪峰对此记忆犹新:“因为当时空气质量极为不好,市里成立了‘400微克办公室’,要求每立方米排放烟尘量达到400微克,这是三级的空气质量标准,也是我们那时努力的目标。”
长春市地处东北松辽平原腹地,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漫长,采暖期从10月下旬开始到第二年4月中旬结束,几乎长达半年。破解烟尘污染,治理小锅炉谈何容易。2000年,《长春市供热改造整体规划》出台,通过连续3年的冬季打“黑”战役,终于取得成效。李洪峰说:“锅炉除尘方式也从旋风除尘,发展到后来多管除尘、湿法除尘、静电除尘、布袋除尘等,大小颗粒几乎是一网打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