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7月13日电(记者汪林义 姜帆)只要能把太湖治理好,“哪怕GDP下降15%”,这是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近日在无锡召开的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会议上所表达的决心。“这是我们向大自然还账。”他说。
太湖是中国东部重要的淡水湖泊,周边地区被称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极和发动机”,这里的人民在中国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然而5月底,一场突如其来的“蓝藻危机”却让太湖边无锡市80%居民的饮用水源遭到污染,城市供水陷于瘫痪,无锡人“开着宝马喝脏水”。
“无锡蓝藻暴发的原因,有天灾更有人祸。”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力军表示。蓝藻暴发的背后,是环太湖区域高速前进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带来的严重污染。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太湖流域饮用水源地有32%的水体水质不能达到饮用水要求,局部地方甚至全部劣于四类水体。
更为严峻的是,太湖污染不是特例。2006年,中国七大水系五类和劣五类水质占26%,国家重点监控的9大湖泊中整体水质为五类和劣五类水质的就达7个。
太湖蓝藻危机暴发后,中国政府已经开始着手对太湖的自然环境“还账”。在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会议上,李源潮表示,尽管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发展转型,都必定要付出代价,还是要以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整治太湖污染。一些成为污染源的工厂必须关闭,一些高污染的产业必须淘汰,一些富营养化的养殖必须压缩。
江苏省计划今后太湖地区各市县要从新增财力中划出10%到20%专用于治理太湖水污染,每年将投入近100亿元,计划用5到10年时间基本解决太湖水污染问题。此外,还提出要对太湖地区的化工、医药、冶金、印染、造纸、电镀等行业全面开展专项整治,在2008年年底前依法淘汰2150家小化工企业。
普通中国人也做好了自然环境“还账”的准备。在江苏省吴江市,50多岁的渔民张玉根对记者说:“这湖是该治了,我坚决拥护。”尽管他的家就是太湖岸边的一条渔船,治理太湖就意味着他赖以为生的围网养殖面积大幅度压缩。
太湖治污,不仅要治工业污染,还要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根据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的研究成果,在太湖的外部污染总量中,农村面源污染所占的比例目前已占到50%左右。另外,太湖治理还将影响到成千上万以太湖为生的养殖户的利益。如何补偿他们的利益,保障社会的稳定,也将是对中国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