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信心平稳提振 逆水行舟应对挑战
――2009年二季度云南企业景气调查报告
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依照国家统计局统计调查制度对云南省1252户企业开展的景气调查显示,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在省委、省政府实施多项“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的举措推动下,云南省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且有利因素增多。今年初以来云南多数地区经济触底趋稳回升,二季度全省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固定资产投资景气指数环比上升10.1点,工业企业呈现小幅增长。
调查显示,二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09.0,环比小幅回升0.9点;企业景气指数为109.4,环比下降2.2点。企业家认为本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一般”的占53.7%,比上季度上升3.8个百分点;虽然认为“偏差”的占18.7%,比上季度下降3.9个百分点;但认为“良好”的占27.6%,仅比上季度上升0.1个百分点。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在云南对实体经济传导相对滞后性,我省企业经营依然困难,二季度企业景气环比回升幅度与一季度相比有所减缓,严峻的经济形势给我省当前生产及今后一定时期的经营还将造成诸多困难和压力。
企业家信心指数与企业景气指数季度走势图
(2003.1季度――2009.2季度)
一、二季度经济运行情况不容乐观
(一)八大行业企业家信心指数“三升五降”。
八大行业企业家信心指数环比“三升五降”,即工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上升;住宿餐饮业及社会服务业持续下降,其中社会服务业下降幅度趋缓,比一季度下降减少3.6点;采矿业、信息软件服务业、批发零售业和建筑业一季度回升后,现又分别下降19.1、13.8、12.9和1.0点(见下表)。
企业家信心指数
|
本 期
|
比上期增减
|
比同期增减
|
总体状况
|
109.3
|
0.9
|
-15.8
|
工业
|
102.9
|
2.9
|
-26.0
|
采矿业
|
83.5
|
-19.1
|
-52.8
|
制造业
|
99.9
|
3.0
|
-30.4
|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120.5
|
7.0
|
-5.5
|
建筑业
|
111.5
|
-1.0
|
-1.4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131.0
|
2.7
|
-6.5
|
批发和零售业
|
118.5
|
-12.9
|
-10.9
|
房地产业
|
104.8
|
25.0
|
-14.4
|
社会服务业
|
97.1
|
-0.9
|
-7.9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153.5
|
-13.8
|
38.4
|
住宿和餐饮业
|
98.9
|
-5.3
|
-1.4
|
(二)八大行业企业景气指数环比呈现“一升七降”。
八大行业企业景气指数环比呈现“一升七降”,即工业小幅上升2.7,其中电力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企业景气指数上升13.3;其他七大行业企业景气指数自一季度回升后,本季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环比降幅较大,分别下降16.4和16.2点;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建筑业、信息软件服务业环比分别下降9.6、3.1、3.1、2.2和2.1点(见下表)。
企业景气指数
|
二季度
|
比上期增减
|
比同期增减
|
总体状况
|
109.4
|
-2.2
|
-17.8
|
工业
|
103.0
|
2.7
|
-26.4
|
采矿业
|
85.5
|
18.2
|
-64.5
|
制造业
|
99.7
|
-0.8
|
-30.9
|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123.7
|
13.3
|
0.1
|
建筑业
|
116.5
|
-2.2
|
-0.1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109.3
|
-9.6
|
-7.2
|
批发和零售业
|
125.5
|
-16.4
|
-15.1
|
房地产业
|
110.7
|
-3.1
|
-15.4
|
社会服务业
|
101.4
|
-3.1
|
-9.0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150.6
|
-2.1
|
3.5
|
住宿和餐饮业
|
96.7
|
-16.2
|
-1.0
|
(三)综合生产经营指标景气指数有升有降
从下表综合生产经营指标景气指数看出,本期生产总量和劳动力需求均有不同程度回升,但环比升幅分别减慢5.1和6.4点;企业融资、流动资金、产品订货、盈利(亏损)变化及货款拖欠景气环比指数由上期回升转为下降。
综合生产经营指标
|
上期
|
环比增减
|
本期
|
环比增减
|
同比增减
|
生产总量
|
101.6
|
8.7
|
105.2
|
3.6
|
-12.3
|
盈利(亏损)变化
|
96.3
|
12.8
|
93.5
|
-2.8
|
-9.9
|
流动资金
|
87.2
|
6.6
|
78.8
|
-8.4
|
-9.7
|
货款拖欠
|
99.3
|
8.8
|
98.5
|
-0.8
|
-8.0
|
劳动力需求
|
98.1
|
7.6
|
99.3
|
1.2
|
-5.2
|
固定资产投资
|
98.1
|
-12.1
|
108.2
|
10.1
|
-12.5
|
产品订货
|
102.2
|
17.8
|
94.1
|
-8.1
|
-17.9
|
企业融资
|
83.7
|
6.0
|
74.0
|
-9.7
|
-9.2
|
二、影响工业运行不确定因素和困难还比较多,工业运行整体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在国家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政策措施的有力推动下,上半年工业运行呈现低位趋稳态势,部分地区和行业生产过快下滑势头初步得到遏制,企业应对危机影响、适应市场变化能力得到提高,工业整体运行朝着积极方向转化。但当前工业全面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影响工业运行的不确定因素和困难还比较多,工业运行的整体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二季度工业环比小幅增长主要依靠电力和采矿业的增长拉动,制造业仍处于景气临界点附近,增长乏力。
(一)有色金属市场形势依然严峻,企业家认为下半年走势不太明朗。
1、有色金属产品对外依存度高,市场消费信心不足,企业物流链和资金链不畅。自去年9月以来到今年3月,全球经济危机对实体经济产生严重冲击,影响范围和程度继续加重,市场需求萎缩,产品价格连续暴跌。今年二季度以来,随着宏观经济的好转,铝产品消费有所恢复,铝产品价格与一季度相比有了一定程度的上涨,但仍在低位运行,还不能改变生产成本高于销售价格的局面。从伦敦交易所的库存及全球经济态势、铜的需求等基本面分析,后市不容乐观,而且有色金属产品货值较高、客户行业面较广、发货及结算较为复杂,产品对外依存度高,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市场消费信心不足,导致企业物流链和资金链不畅。
2、进入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向经济危机演变,外需环境尚未改善,国际市场需求大幅下降及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产品收入和利润减少。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导致企业税负增加,利润减少。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国内锡产品需求迅速萎缩,有色金属价格大幅下跌,出口急剧下降,云锡集团外贸从2008年10月起基本为零。云锡集团经对市场的充分调研分析,预计全年国内可销售锡产品六成,其余供外贸出口的锡锭由于国际市场价格太低,且出口有10%的税率,出口锡锭亏损严重。
(二)钢材价格震荡下滑,钢铁企业部分停产、限产。
1、钢材价格震荡下滑,产量大幅降低。今年5月份以来,国际钢材市场价格止跌回升,钢材综合指数为129.9点,环比上升3.4点,但比去年同期下滑51.5%,市场持续低迷,目前产能过剩的情况依然存在,为有效控制亏损,钢铁企业相应调整生产组织,对部分亏损严重的生产单位和生产线停产、限产,减产幅度达到30%。
2、原料库存压力大,盈利水平不断下降。受下游企业生产影响,矿石、煤焦、铁合金等相关产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营销受阻,盈利水平急剧下降。加上进口增加出口减少对市场形成一定的资源供应压力,原料库存量大,沉没成本高,短时间内难以消化。据对企业调研情况看,云南冶金集团铁合金产品销售价格继续走低,目前已从年初9800元/吨下降到6212元/吨,铁合金产品库存加大,销售困难,1-5月铁合金产品销售率仅为57.7%。
(三)化工企业经济效益大幅下降。
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磷肥企业高价购进的库存原料――硫磺,导致产品成本居高不下。进口依赖度最大的硫磺,进口价格猛涨猛跌,大部分磷肥企业储备较多的高价硫磺,至今仍没有消耗完。从去年9月份后磷复肥价格暴跌后,售价与成本严重倒挂,造成了化肥企业的严重亏损。二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由于新关税出口政策的实施,对于磷肥企业来说,出口这条路已被彻底“堵”死。我省磷肥出口数量几乎为零。三是金融危机影响实体经济导致的社会需求不足。
(四)受金融风暴影响,我省工业品价格降幅偏大,企业盈利能力减弱,主要经济指标大幅下滑。受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炼焦产品、基础化学原料等价格继续低迷的影响,1-6月我省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0.6%;6月份,我省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产品、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产品、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出厂价格同比分别下跌31.2%、33.3%、18.3%。上半年营业收入与同期相比,除了电力、烟草、运输、物流业增长,有色、黑色(钢铁)、化工等重要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大幅下降。
三、生产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企业流动资金紧张。国家出台的信贷、货币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落实不到位,企业流动资金紧张,融资困难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缓解。在调查企业中,认为流动资金充足的只占16.4%,一般的占46.1%,偏紧的占37.5%,流动资金景气指数为78.8点,处于“较为不景气”区间。同时,企业融资困难,认为融资容易的只占9.3%,一般的占55.3%,困难的占35.4%,企业融资景气指数为78.8点,处于“较为不景气”区间。
(二)政府部门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职能滞后。部分工业企业反映,迁入工业园区后,因土地证办理滞后、规划调整等种种原因,企业未能及时正常恢复正常生产。如某企业进入工业园区已经试生产,由于整个工业园区政府未批土地证,影响企业无法办理土地证、房屋产权证、贷款抵押,造成企业流动资金紧张,融资困难,无法正常生产。某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属于当地发展较好的乡镇企业,2007年响应市委、政府号召,投资6000多万元,征地200多亩开发,举厂搬迁工业园区,才开工不足两年。目前市委、政府提出了保护城市环境,建设旅游城市的方案,对原工业园区调整地址,企业又面临新的搬迁,并于2009年2月20日停产,连续几个月的停业,导致企业年产50万吨的生产线无法运转,投资1500万元的高炉夭折,企业失去了客户,失去销售市场,资金链断裂,重新建立新的客户相当困难。另有企业已交了土地费,但土地一直未能落实,迫切要求有关部门协调落实土地相关手续,使企业早日进如工业园区,尽早投入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能力和研究环保型新产品,服务于社会。
(三)企业负担沉重。按照国家不轻易减员、不轻易减工资的要求,云南重点企业(集团),特别是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没有裁减员工,并保证员工工资有一定增长,稳定了职工队伍。但每月发放职工工资是一笔很大开支,企业运作成本高昂,加之税收方面,税收征收地确定执行混乱,出现税收争夺,也给企业带来了较大困扰。
四、对策建议
(一)给企业在信贷、税收等方面一些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让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度过难关。一是减免税收。为降低企业负担,建议协调税务部门对类似集团内部整合业务发生的税费给予免除;适当调减职工社会保险的缴费基数或缴费比例,有效降低企业成本费用压力;二是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云南实际、符合科学发展的项目,加大企业建设项目投资力度、缓解企业贷款压力;在铁路、高等级公路、输油管道等投资大、投资效益发挥持续时间长、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项目,给予重点扶持;三是要求有关部门协调落实土地相关手续,使企业早日进如工业园区,尽早投入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能力。四是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重视和扶持力度,进一步规范市场,营造平等的竞争环境。
(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优势产业。建议从调整云南产业结构、适应未来竞争角度,提高关停淘汰落后产能的补偿范围和补偿标准,推动全省淘汰落后取得实质性进展。以云南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和水电资源为依托,以优势企业为龙头发展特种优势产业集群,积极做好云铝等企业用电直供试点工作。同时,要重视矿山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加大依法行政的力度,努力改善矿山安全生产秩序,为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营造有利条件。
(三)建议把收储计划作为一种协调工具,有选择性的适时使用。有色金属作为我省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对我省经济的稳定增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通过企业产品收储缓和企业裁员及停产压力,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据对部分有色金属生产企业了解情况看,目前我省有色金属收储的实施对提振市场信心、减少企业产品库存、缓解流动资金紧张状况以及稳定市场价格,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企业也反映,当前我省收储计划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收储环节较复杂;二是收储地点固定,导致物流成本、仓储费用增加;三是融资渠道单一,财务费用增加,存储商品销售程序较为繁琐,资金到位较慢。随着有色金属市场价格逐渐转好,国家将不会再继续进行有色金属的收储。在今年收储计划完成的情况下,建议我省进一步完善收储计划,并适时调整收储金属种类,使收储计划能够落到实处,确实发挥“保企业,稳就业,稳经济”的积极作用。
五、下期预测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省企业生产经营受到较大冲击。面临严峻挑战和考验,全省大部分企业都能主动地去应对挑战,以变应变,抢抓经济下行期的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低成本投资建设机遇,积极完善和强势推进“主业优强、相关多元”发展战略。
从目前国家的振新调整规划以及全球经济形势,结合相关行业的实际来看,短期内要走出困境还很难。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将来的企业竞争肯定是你有我变,你变我新,求变求新将成为市场主流,竞争优势主要依靠先进管理理念与创新能力。省委、省政府希望企业界和金融界共同携起手来,在云南特色产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加强合作,谱写携手合作、互利共赢的新篇章,共同打造云南产业发展的新优势。预计今年下半年,企业景气指数为111.5,环比上升2.1点,主要经济效益指标比上半年有所好转,全省经济呈现平稳发展的态势。
附 企业景气区间的划分标准:
景气指数介于0和200之间,100为景气临界点。如果计算出的景气指数在180以上,经济运行属于非常景气;[180-150]为较强景气区间;[150-120]为较为景气区间;[120-110]为相对景气区间;[110-100]为微景气区间;[100-90]为微弱不景气区间;[90-80]为相对不景气区间;[80-50]为较为不景气区间;[50-20]为较强不景气区间;20以下为严重不景气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