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当前山西省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利因素
(一)主导产业不振,工业生产经营形势依然严峻。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继续,虽然一系列的经济刺激计划以及相关支持政策不断出台,并初见成效,但总体经济运行状况仍不乐观特别是我省主导产业工业因受下游产业市场低迷、煤炭资源整合以及生产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大部分煤炭企业和非煤矿山企业处在停产状态,煤炭和电力两大支柱行业表现不振成为全省经济复苏的关键问题。冶金、焦炭、电力、化工等主要行业同样经济下滑,效益不佳,1-5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070.1亿元,同比下降22.5%。到2009年2季度,我省工业企业景气指数虽然比上期有了小幅回升,但仍运行在97.3的不景气区间,也是八大行业中唯一运行在不景气区间的行业。从工业企业的行业小类看,制造业状况有所好转,景气指数为101.2,采掘业和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生产经营形势依然严峻,景气指数分别为97.3和71.1,继续运行在不景气区间。
1、优势不优,煤炭行业持续低迷。
作为煤炭资源大省,煤炭行业一直是我省采掘业的支柱行业。但从去年三季度以来,煤炭采掘业景气指数急剧下滑。从2008年3季度的149下降到2008年4季度的98.9,2009年1季度的93.8,2009年2季度的98.5,连续三个季度运行在不景气区间,持续低迷。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煤炭呈下跌态势,已经价格倒挂的国内煤炭市场更是雪上加霜。另一方面2008年山西襄汾“9•8”特大尾矿库溃坝事故发生以后,山西省委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加大对煤炭企业和其他非煤企业的安全生产整顿力度,对不具备安全条件、企业安全隐患大、矿井规模小、资源拥有量低、生产方式落后的煤炭和矿山企业坚决予以关闭,并大力推行煤炭资源重组整合,受其影响有一大批煤炭企业和非煤矿山企业陆续处于停产整顿状态。如山西煤炭企业,截止5月底全省复产复工的煤矿仅434座,比3月份的398座仅增加36座,远远低于2008年同期的2598座。多数煤矿仍处于等待验收、等待整合重组的停产状态。煤炭企业的大面积关停直接影响了相关产业企业的发展,由于煤源紧张、煤价上涨,市场需求不足,焦炭、电力、化工等企业的生产经营形势严峻,严重影响了工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2、需求萎缩,电力行业困难加剧。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急剧下滑,我省电力企业发电量较去年同期大幅萎缩,发电机组不能满负荷运转,如山西兆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机组负荷率从2007年的80%降至当前的60%,临汾河西热电有限公司的设备利用率仅为20%,亏损严重;另一方面大部分煤矿企业处于停产整合状态,使电煤采购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部分电力企业需要从陕西榆林和内蒙东胜地区采购,长距离的运输造成运输费用成倍增加,生产成本进一步加大,吞噬着电企的利润,如山西兆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1-5月份累计亏损7652万元,临汾河西热电有限公司1-4月份累计亏损4211万元。2009年2季度我省电力行业景气指数仅为59.7,环比下降4.4点,同比下降62.9点,电力行业的困难局面更加严峻。
(二)资金类指标下滑,企业生产经营依然困难。
1、资金短缺严重困扰中小企业发展。
融资困难,流动资金紧张,企业资金严重短缺。由于金融危机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我省企业市场需求下降,销售受阻,效益下滑,亏损增加,导致企业流动资金严重短缺,流动资金短缺已经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重大难题。在这个方面,中小企业表现的尤为突出。尽管国家在宏观层面上制定了积极的财政金融政策,但一些产品有市场、有潜力、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受生产行业、信誉等级等因素的限制,却很难通过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审批程序,融资难的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在目前原材料价格低的情况下无法做充足的储备,在原料价格上涨时抵御风险的能力相应就差。一些新建成的完工项目无流动资金注入,金融部门不愿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服务,民间的融资渠道又太缺乏,资金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影响了经济的增长。2009年2季度,我省企业流动资金景气指数仅为65.3,中小型企业的流动资金景气指数则分别为59.5和60;企业融资景气指数仅为63.5,中小企业的融资景气指数分别为55.1和54.9。资金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影响了经济的增长。
2、货款拖欠问题不容忽视。
从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的八大指标来看,除流动资金和企业融资两项指标呈下降趋势外,另一个同样呈下降趋势的货款拖欠问题也不容忽视。2009年2季度我省企业货款拖欠景气指数为96,环比下降3.5点,同比下降10点,是2008年4季度以来连续3个季度处于不低于100的不景气区间。货款拖欠在不景气区间的持续运行加剧了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成为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企业经营状况明显好转的进程中不容忽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