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钢能对重组说“不”?
山钢重组日钢事件不断升级,具体重组方案也未出台,官方消息称,“山钢、日钢重组一事正是这一时期由山东省政府主导推进,在省长办公会议上确定的。由政府出面协调,要求日钢配合山东省钢铁产业规划”。
当地多个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与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谈论此事时,不少人表示,“值得同情,日钢肯定会被吃掉,毕竟这是‘上面’的决策。”
根据山东省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期间,山东将重点发展制造业,着重发展汽车、船舶和关键设备产业。其中船舶将依托青岛、烟台、威海造修船中心和济宁内河造船。2010年整车生产能力180万辆,造船能力达到600万载重吨,机械设备产业销售收入突破1万亿元。
实施如此“宏伟计划”将消耗巨量钢材。“近期,济钢和莱钢几乎淘汰一半产能,‘瘦身’主要为了集中力量打造山东沿海项目。作为中国沿海最适合建设大型钢厂的两座城市之一,日照承载着山东钢铁业的未来,之前碍于日钢民营企业的特殊身份多次重组没有谈妥,当前重组日钢是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步骤。”广发证券钢铁行业分析师刘保瑶对本报记者分析说。
于是,当前舆论倾向于被收购方日照钢铁,有媒体以《政府“拉郎配”山东钢铁全控日钢》为题予以报道。
然而,18日,日照钢铁集团副总经理王立飞首次表态,“该(倾向同情)报道基本内容严重失实”,并声称可能诉诸司法程序,显然,日钢并不领情。
日照钢铁是否可以对重组说“不”。当地一位知情人士对本报记者说,“重组是博弈的过程,这就是为什么所有舆论在5日签约后总爆发,而且愈演愈烈,这说明杜双华当前处于劣势。”
日照钢铁重组因为“缺钱”?上述商业银行负责人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日钢其实不缺钱,负债率没有外面传言的80%以上,上次几家贷款给日钢的银行负责人透露说负债率在40%以上,况且这几年企业积累下上百亿元的纯利润和信誉度完全可以停产‘过冬’,无非少赚些而已,杜总本人肯定不愿意被重组。”
既然日钢不缺钱也不愿意被整合,那么日钢为什么要“壮士断臂”?本报记者在设备供应商的“掩护”下顺利通过了检查甚严的保安进入生产基地后了解到,声称投资35亿元的日钢2150项目“原”职工无不叹息地说,“现在日钢把炼钢厂、炼铁厂和2150项目都关停了,只剩下几个分厂在消耗库存原料,这么大面积的停产和裁减员工,损失是无法挽回的。”
采访期间,坊间关于日钢为什么被整合有另外一种说法——日照钢铁现存几处较大的违规性项目,诸如近万亩的生产基地占地补偿问题迟迟没有解决、2150项目“先上车,后补票”等等。
“这些才是杜双华困兽犹斗,最后缴械投降被整合的杀手锏,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不是问题的问题’,一旦深究就成了大问题了。”当地一位了解杜双华和当地政府关系的知情人士分析说,杜双华早已使出浑身解数来抵制山钢的压力,包括汶川地震时捐款1.5亿元,并累计收留了700多名灾区儿童。“这是内地企业捐款最多的,霎时间杜双华声名远扬,被整合压力减少了不少。”
对于日钢上述可能存在的违规问题,接受记者采访的设备供应商、项目负责人以及相关政府职能工作人员基本上表示认可,他们在提及日钢项目建设时,最常用的评论是,“先上车,后买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