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广州讲坛》的现场座无虚席。这个场面让主讲嘉宾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感慨:“广州人的学习精神非常强烈。”
上世纪90年代初,孙云晓撰写的《夏令营中的较量》曾震惊全国,并引发了一场全社会参与的教育大讨论。今年年初,他的一本《拯救男孩》再次掀起波澜,宣告了“男孩危机”时代的到来。
孙云晓来穗之时恰逢高考放榜。为什么高考状元往往都是女生多、男生少?高考改革有何新的选择呢?且听孙云晓一一解答。
中国高考可借鉴日韩模式
“中国高考一个重要的环节在于高中之间的恶性竞争——拉生源、保名次,由此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也给学校带来压力。为了保学习,学校会压缩学生的运动时间,这是不好的导向。”
日韩:高中负责素质教育高考交给培训机构
孙云晓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将高中与高考分开不失为高考改革的选择之一。他举例说,像日本,学生高考报名全部是在社区进行,高考成绩也不回原高中。学生高中一毕业,高中就完成了教学任务。想将学生成绩与高中挂钩,查询其间的联系,搜集这方面的资料,这也是不被允许的,“这样,中学才可以安心地办好教育。”
孙云晓认为,中国高考改革适合借鉴日本的经验。“这种方式好操作,如果能实现,那将带来重大改革。”在孙云晓看来,高考与中学教育任务是要分离的,因为每个人的选择不同,也许学生毕业之后只想学门技术,中学与高考结合过紧没有必要。
“中国高考可能走上日本、韩国的模式。学校负责学生的素质教育,而(冲击高考)则由大量的社会培训机构、各种补习班来完成,由此将学校解放。”
此外,孙云晓还建议,高考改革还可以借鉴国外经验,扩大大学的自主招生权力,让一个学生被几所大学同时录取成为可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潜能来选择大学。”
高考状元女生多凸显男生危机
孙云晓警告说:“让男孩子早于6岁上学,可能是一个灾难性的选择。”一个5岁男孩的大脑语言发育水平只相当于3岁半女孩。即使早上学也坐不住、听不懂,很容易被人看成是问题儿童。而女孩可在6岁前上学,但也不能过早。
小学向来是女孩子的天下,女孩子伶牙俐齿,违反纪律的大部分都是男孩子。而男孩的读写能力在小学时也比女孩低,往往会表现出落后。
孙云晓说,这种“落后”是特点,不是缺点,但“非常可怕的是我们正在把这个特点变成一个缺点、变成一个危机。”父母都望子成龙,却忽略了这种“落后”背后蕴藏的性别差异。
整个社会出现了男孩成长的四大危机:学习危机、体质危机、心理危机、社会危机。人们发现,小学时,男生成绩不如女生,班干部也是男生少,三好学生也是男生少,即使上了中学,学习成绩仍然是女生好于男生,最后高考,状元里还是女生多、男生少。
而男孩在另一方面的“多”却更让人担心。孙云晓表示,二十年来,男孩子的肥胖率增长了10%;沉迷网络的男生更多;出现心理危机的男生更多,比如自闭症、多动症等;出生时死亡率更高的是男生;而男生也比女生更明显地容易卷入到社会暴力事件中。“在管教所里面,男生是86.3%,女生只是1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