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开始,四川宜宾长宁县接连出现“天坑”。资料图片
重庆奉节县的小寨天坑。
地质灾害防治专家殷跃平解释,近期地面塌陷无一起是天坑,城市人为造成塌陷逐渐增多
■ 对话动机
近期各地不断出现的地面塌陷,使得“天坑”作为一个地质名词,成为大众关注的话题。结合近年气候异常以及地震频发,这些“天坑”被与灾难片《2012》相联系,引来一些疑虑和恐慌。那么,近期频现的是不是天坑?由什么引起?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今年是否会有地质灾害频发?
■ 对话人物
殷跃平 知名地质灾害防治专家。中国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主任。他正组织实施全国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和预警监测示范工程。
天坑 2001年之前,通常指重庆奉节县的小寨天坑(上图)。2005年后,这个中国人定义的术语获得国际喀斯特学术界认可,以“tiankeng”通行国际。
天坑是指一种特大型喀斯特负地形,具有巨大的容积,陡峭而圈闭的岩壁,深陷的井状或桶状轮廓等非凡的空间与形态特质,发育在厚度特别巨大、地下水位特别深的可溶性岩层中,从地下通往地面,平均宽度与深度均大于100米,底部与地下河相连(或有证据证明河道已迁移)。目前世界上确认的天坑约80个,50多个在中国。
“塌陷”专业普及不够
新京报:最近多次出现某地出现“天坑”的报道,出现的是否是天坑?
殷跃平:没有一起是天坑。最近十年中国都没有出现天坑。最近报道的,都属于地面塌陷,主要是岩溶塌陷,是一种地质灾害。而在城市中,主要是下面挖空了形成了一种工程性的塌陷。
天坑一般叫做天坑地缝,一般下面有地下河穿过。天坑演化历史比较长,形成的年代至少是几千年以上。
新京报:天坑不是一种地质灾害?
殷跃平:天坑是一种自然景观,常常成为地质公园的一景,就目前看来,不属于地质灾害。
新京报:为什么今年一些地面塌陷会被认为是天坑?
殷跃平:可能是因为5月底危地马拉出现的一个巨大深坑,引起关注,大家无形中会做一种对比。
新京报:危地马拉的是天坑吗?
殷跃平:危地马拉的是一个竖井,也还不是天坑。它的成因比较复杂。
新京报:你能感觉到今年大家对地面塌陷关注度的增加吗?
殷跃平:塌陷、地裂缝都属于缓变形的地质灾害,今年确实能感觉到这两点比较受大家关注。而恰恰这几年我们对这方面的宣传普及比较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