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生意“一条龙”
沈阳称,他们研究还发现论文交易网站具有一些共同特点:如论文选题涉及范围广,文、艺、理、工、商、法、医无所不包;经营业务流程完整,包含论文写作、论文发表、论文翻译、论文检索,允许组织加盟,在全国各大城市设办事处,便于沟通客户,分享利润;在所属行业或群体设联络员,引荐推广,收取加盟费用,形成“传销网络”。2008年,这些买卖论文网站均进行了搜索引擎推广。
“药方”是釜底抽薪
沈阳称,为遏制当前买卖论文的严峻形势,应避免论文成为评职称的唯一指标,取消不以研究为指向的本科生、专科生毕业论文答辩;构建完善的基于第三方机构的互联网期刊管理模式;推进反剽窃系统研发和应用;提高各类期刊社鉴别真伪能力;搜索引擎和网站切实负起社会责任;阻击买卖论文广告。(记者万建辉)
相关评论:
论文“生意”不正当
论文选题无所不包,经营业务流程完整,买家遍布高校、研究单位,2007年我国买卖论文“产业”规模约为1.8亿元—5.4亿元。专家的调查让我们看到买卖论文生意兴隆,更看到学术论文沦为商品的现象日益严重,令人担忧。
购买别人包办的论文用来作为自己的学术成果,这种不诚信行为严重违背了基本学术品格,当为人所不齿;而买卖论文的经营者明显属于不正当获利,也违背了基本商业伦理,为学术不端行为推波助澜,共同污染了学术环境。
面对庞大的论文买卖产业,我们更应反思为何有这么巨大的“市场需求”?大学生毕业要论文答辩,教授、医生、记者等各行各业职工评职称要提交论文,而且是“非此不可”。这种机械的学术能力和职业能力考评,无疑是催生买卖论文“产业”的原因之一。不改革“论文至上”的能力考评机制,论文买卖难以杜绝。
重建良好的学术环境,已经摆在我们面前。我们提倡自我清洁、端正学术品格、拒绝不良风气侵染,但更重要的是提供宽松、自主的学术空间,解除不必要的羁绊,同时改革社会评价机制,这样应该有利于净化学术环境。(评论员李建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