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许智宏校长来到北大学生宿舍,与同学们告别。在担任了北京大学校长九年后,许智宏校长近期离任。同学们对许校长依依不舍。大家自发地为许校长演唱了那首在2008北大新年晚会上许校长演唱的《隐形的翅膀》,校长非常感动。 中新社发 王天天 摄
许智宏先生退休了,在担任9年北京大学校长以后,他以一场演讲与这所学校作别。新的校长已经到任:在中国几所大学的校长人选更替之际,告别和欢迎,在每一所学校发生。
到处都充溢着老校长们温暖的回忆,和对新校长的热烈欢迎。不过当这一切都尘埃落定之后,我们还有两件事要做:一个是,我们对离任者做何评判;一个是,我们对继任者有何期待。
几乎是下意识地,人们把许智宏先生放到整个北大100多年的传统中进行比较考量。人们发现,他是北大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3名校长之一:在此以前,只有蒋梦麟和蔡元培的时间长过他。
蒋梦麟任校长15年,蔡元培则是10年。经过历史的沉淀,人们已经可以清晰看清他们作为校长,为一所大学所能留下的东西。在北大立校早期,他们两人曾经以自己的品格和学识、胸怀和担当,替北大立下规矩,开启风气,树立至今为人仰慕的精神氛围。
作为北大学生和北大校长的许智宏,很难不在这种氛围中受到感染——在许智宏任内开始的北京大学低年级教学实验,被称作“元培班”。而他自己给北大留下了什么,恐怕只有等待后人评价。
离任的大学校长们已经完成了自己对校史的书写,而新校长们则踌躇满志。在他们接过重任,负责中国大学的未来,也负责中国高等教育的方向之时,我们有责任提出更清晰的期待。
尽管处于层级划分的行政体制之中,尽管来去都是由“任命”而不是“选举”决定,我们无法否认,一个校长,无论从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将以其言行极大地影响一所学校,使其染上自己的风格:从她的校门有多大,到她的灵魂和气质。
因此,校长们应该勇敢,又没有理由不敬畏,并一定愿意听一听,这个社会需要一位什么样的大学校长。
我想,一位大学校长,首先应该足以领导一所大学,乃至引导一代人的道德操守。
作为个人,他可以不用儒雅幽默,也可以不用直率坦诚。事实证明,风格迥异的人可以得到同样的爱戴,人们怀念温和的蔡元培,同样怀念大炮一样的傅斯年。但是,如下品格不可缺少:正直、宽容。
对异见是否包容、对特立独行者是否尊重、观点是否多元,是一所大学学术空气能否新鲜通畅的关键。反之,一所大学中,教授亦步亦趋、人云亦云,学生察言观色、世故圆滑,则令人窒息——必须承认,中国大学中,不乏这种现象。而一所大学的校长,有责任努力铺展一种自由和宽容的学术与做人风范。
而作为一位中国的大学校长,作为一名由任命而产生、需要对上负责的“官员”,他还要有更多的品格。
那就是,尽力保持自己,并由此保持一所大学的独立和原则,并保护学术自由不受干涉。
大学由国家所有,但大学应相对独立。处于行政命令和学术、教育缓冲地带的大学校长,从来就不是、也不可能是安逸平稳的官职。大学需要获得自由发展的空间,而这种空间,在当今要靠一位校长的担当来争取。作为大学校长,他应该努力扩展大学的空间,抵抗来自外界的不合理的干预,维持相对自主的校园环境。
这样,在这个环境中学习的大学生,将在自己人生成长的关键时刻,更加自由和纯粹地发展,并秉承同样的独立和原则性,起码,这是一种可能。
可以预见的是,一位好校长必将是一位为难的校长,许多时候,他不得不独力背负重压,也不得不在众口难调中勉力维持。他得习惯为这所大学的每一个纰漏负起责任。
但他能获得更多。这个社会曾经把高于一切官员、富豪的荣誉送给这个职位。因为,“大学校长”不只是一个实在的官职,它也是一种精神,一种责任,同时,也是一种要求。
而一位能够担当责任、延续精神的大学校长,才是我们心目中合格的大学校长。(张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