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个学期开始,一向被认为是“课外活动”的综合实践课,被正式排进北京市中小学生的课表中。按照市教委昨天(20日)公布的最新要求,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年级都要开综合实践课,而高中生必须至少做10天义工才能毕业。
据市教委德育处处长关国贞介绍,综合实践课分为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三部分,在小学3至6年级、初中7至9年级均为140学时。综合实践课的考察采取多种方式,比如学生可提供考查结果,或用DV形式、展板、网页形式表现,可自评、也可互评,学校对学生提供的所有材料都将予以认定。关国贞处长表示,小学生每学年应至少走进一座博物馆或社会实践基地、参加一次社会考察、完成一项社会调查或访谈;高一、高二研究性学习各108学时,高三第一学期研究性学习54学时。关国贞处长特别指出,高中阶段学生每学年应参加不少于一周的社会实践,高中三年累计参加不少于10天的社区服务。
“下一步各区县将进行社会资源的课程化,例如对博物馆等资源进行课程开发。”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相关课题负责人说,“明年下半年,全市将统一整合综合实践课资源,本市将建设40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地学校。届时,学生可走出校园通过真实的实践环境完成他们的综合实践课程学习,并掌握一定的技能和实践经验。任课的除了学校老师外还有相关的专业技能人士,比如老艺人、老专家等。”
记者了解到,此前国家对综合实践课也有教学要求,但却由于学校和家长过于注重学科学习等各种原因,不少学校并没有把“课外活动”完全落实到“综合实践”,不仅没有固定的课程时间也没有统一的课程形式。对于综合实践课程目前存在的这些畸形现象,市教委将从这学期开始对综合实践课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要求,第一次正规地要求学校将其列入学校正常教学时间表,并对学生和任课教师进行相应的考核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