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时两月调查钟鼓楼-什刹海地区,呼吁启动申遗程序
昨日上午,当北京四中的四名高中生将全班同学撰写的调查报告呈交给国家文物局文保司世界遗产处时,工作人员拿着数万字的《关于北京钟鼓楼-什刹海地区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报告》,用“特别感动”来形容自己的感受。
为了这份调查报告,北京四中高二(10)班和(11)班60余名学生耗时近两个月进行采访、调查,现在,他们又分头将报告交给了东城区政府、西城区政府、国家文物局等9个政府部门。
这份报告包括“这一遗产地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理由”、“北京文化风貌破坏原因”、“遗产地的保护建议”等几部分。
国家文物局世界遗产处的工作人员解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有严格的程序,申遗报告必须由专业机构和权威专家操作。虽然同学们的报告和申报程序不符合有关规定,但他们还是会保管好这份报告,并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申遗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公众的参与,这些学生就是最好的诠释”。
在报告后面,同学们还附上一份呼吁书,呼吁有关部门尽快启动钟鼓楼-什刹海地区申遗程序,采取控制游客数量、整治胡同游等措施,保护北京旧城文化核心。
■对话
“外国人更关心旧城保护”
调查学生表示胡同保护非常紧迫
新京报:做这份报告的初衷是什么?
北京四中高二(10)班张庆超、范小彤、李靖、王鸿奕四名学生(简称学生):是我们地理课的一个课程要求,大家都觉得挺有意思的。
新京报:你们报告中的一些数据和信息的来源是什么?
学生:绝大部分都是我们自己实地收集来的,现在还有录音和录像。
新京报:怎么会想到向9个政府部门呈交报告?
学生:了解得越多,就越觉得胡同保护的紧迫性,我们就想把报告交给决策者。
新京报:采访中有哪些特别的感受?
学生:外国人比中国人更加关心北京旧城的保护,而且,在胡同里居住的北京人并非个个都是故土难离,很多居民都认为只要钱(补偿费)给够就会搬。(记者王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