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公布上千名拖欠助学贷款者信息,催促清还贷款,逾半月应者寥寥
助学贷款违约 曝光能否管用
是耶?非耶? 朱慧卿绘
截至8月9日,工行广东分行曝光的500名拖欠贷款的大学生中,只有少数主动联系归还贷款。有关具体数字,该行守口如瓶。不过,有知情人向记者透露,“不会超过两位数”。
7月中旬,中国工商银行广东分行和北京分行分别在网上公布了共计1700余名拖欠助学贷款的大学毕业生信息,引起强烈反响。那么,该如何防范助学贷款的风险?特别是,如何防止少数人的违约行为削减银行放贷信心,影响更多无辜贫困大学生享受助学贷款?
曝 光:侵犯隐私还是积极监督
针对涉嫌“侵害隐私”的指责,银行方面显得理直气壮。工行广州支行表示,“公布名单是有根据的。”第一,《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教育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发展的通知〉的通知》中要求:为有效防范助学贷款风险,各经办银行应以学校为单位,在公开报刊等信息媒体上公布助学贷款违约情况,对不讲信用的借款人姓名、身份证号及违约行为公开曝光。另外,工商银行与借款人签订的《助学贷款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当借款人逾期不还贷款的,工商银行有权公告其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资料。
“我们也考虑了大学生的‘面子’。”工行广东分行解释说,此次公布的欠款大学生名单,主要是借款人离开学校后没有按约定与工行确定新的联系方式,也没有主动按期还款,并经银行发送催收信函和采取电话、短信等催收方式后仍未取得联系,而且贷款逾期将近一年不归还的借款人,绝大部分属于故意甚至是恶意逃避债务。
“我们考虑到学生家庭困难,工作难找,收入不理想等因素,对能够联系上的借款人,都尽量安排延期还款,不会采取对外曝光的措施。”在银行发布的《债务催收公告》中,记者注意到,拖欠贷款的借款人身份证号的后三位数被隐去。
“银行的做法也是无奈之举。”7月份刚从中山大学毕业,在一家网络公司从事网站编辑工作的贷款人甘甜,对银行行为表示理解。她认为,大学生欠债不还不仅是个人诚信问题,还会影响到以后贫困大学生享受助学贷款。
欠 贷:恶意拖欠还是确有苦衷
大学毕业生为什么会赖账?工行广东分行个贷中心相关负责人认为,原因有三:一是信用意识薄弱;二是毕业生流动性大,与银行失去联系;三是就业状况确实很糟糕,难以还款。
对于银行方面认为所曝光者绝大部分属于故意甚至是恶意逃避债务,甘甜不以为然。在她看来,绝大多数欠账者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恶意拖欠者只是极个别。
甘甜拿出自己与中国银行广州海珠支行签订的《国家助学贷款还款确认书》告诉记者,她贷款了3年学费,共计15480元。在毕业后4年的还贷期中,她有两种还贷方案可选择:一是平均每月还371.48元;二是头两年先还每月100多元的利息,后两年再按月还本金。“刚毕业的薪酬预期很低,大多数欠贷者都选择了后一种方案。”
但对于一些特困生来说,后一种还贷方案也很难实施。与甘甜同租一室的小茵毕业后月收入仅1500元,每月所剩无几。就算先还每月100多元的利息,对她来说也是很大的压力。
记者了解到,由于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同样是贫困大学生,毕业后处境千差万别。
据了解,针对大学生欠贷现象,2006年1月起,中国人民银行就着手建立全国联网的个人征信系统,欠款学生毕业后在银行开立工资账户,一旦有不良信用记录,就很难再从银行贷款或申请信用卡。
按照国际惯例,这笔不良记录至少会保留7年。银行有关人士分析说,“考虑到以后有借贷买房买车等需要,欠贷学生不应该不讲诚信,因小失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