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呼声已是波涛汹涌。
他被媒体称为中国首个民间高考改革基本方案的主要执笔人——在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等头衔中,目前,这个称谓使他更加显著地处在了媒体的聚光灯下。
在杨东平看来,30岁的高考制度正由青壮年步入中老年,其局限性、弊病和负面价值已经暴露无遗。他的理想模式是以多元评价代替“一考定终身”,同时,扩大高校的招生自主权,把选择高校的权利放给学生。
然而,对于这份涉及许多人为因素的改革方案,人们普遍质疑的是,如何能够保证改革的公平?
“前阵子参加一个纪念恢复高考30周年的研讨会,事先我很担心会不会又是‘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还好,主张改革的声音更多。”杨东平这样开头。
“已经30年了,我们不能永远停留在对恢复高考的感激,对高考制度重要性、必要性的讴歌上,没有人能否认这一点,但这一页应该翻过去了,我们必须从这个起点向前再走一步,哪怕是半步。我们要回答的是一场渐进的、稳健的、实质性的制度改革是否可能。”他说。
杨东平和他的伙伴们所提出的中国首个民间高考改革基本方案,或可看作是在某个层面上对这个问题的探索。
“挺改”的“激进派”
在这场推动高考制度改革的呼声中,杨东平因为力挺加速“改”而被许多学界人士看成是“主改”的激进派。
在他看来,高考有些弊病缠身。
30年前,作为拨乱反正的重大举措,高考恢复了以学业能力选拔人才的标准,和“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公正,统一高考制度的公平性和高效率由此深入人心,被历史和社会所共识。
30年后,高考制度显然像个小伙子,由青壮年正步入中老年,它的局限性、弊病和负面价值已经暴露无遗。
对于高等学校制度改革和中等教育改革来说,高考制度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是中小学教育的强大“指挥棒”。在杨东平看来,它也是推进实质性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突破口”。他认为,提速高考改革,可以说条件已经成熟。
为此,杨东平作为主要执笔人推出的这项方案,成为目前公开亮相的第一份具有完整框架的高考改革方案。
激进派VS守成派
民间从来不缺乏对高考改革的争论,快和慢是目前争论的一个焦点。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日前举行一个有3.8万样本的民意调查,95%的受访者对于现行高考制度持肯定态度。其中,17.6%公众认为目前的高考制度“很好,应当维持”,77.5%的公众认为有缺陷,但仍是目前最好的办法,应该适当加以改进。其中透露出的信息显示,主流民意肯定高考,同时支持高考制度改革。
高考改革无疑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如果要给中国所有教育改革从难到易排个座次,多数人会让高考位列第一,因此相当一部分学者对于高考改革快慢持保留意见。
被杨东平戏称为“守成派”的资深高考研究专家、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说,高考确实有很多弊端,也对中学教育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但目前还没有更科学更可操作的办法来替代它。
“高校招生考试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我们只能众利相权取其重者,众害相权取其轻者。减少高考的负面影响长期而艰巨,要从文化传统、人事制度、教育与考试制度等方面进行配套改革。”这说出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忧虑和心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