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达4000万千瓦 民资外资可参股核电建设 -欧盟REACH法规明实施 影响我3万多企业 中国建重点实验室应对 -央行严控外商投资内地房市 把好信贷关 中国房地产还能热多久 -社会对职业教育比较歧视 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合法就业权利 -中国扩大儿童免疫范围 增25亿购疫苗 卫生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 -A股均价与历史高点相差1成 内地资金充裕惟未走出去形A股泡沫 -民营油企欲打包卖外资 三分格局或变两强相争 商务部促油企整改 -中国存在粮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风险 商务部三措施稳定肉蛋价格 -国务院决定今年试点向国企提取分红 -07中国大学满意度排行榜出炉:清华第3北大第10 高考人数破千万
多举措降低大学毕业生就业成本 政府责任重大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4 月 24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2006年大学生求职成本、高校就业服务成本、企业招聘成本的总和预计达到138亿元左右,再加上政府为促进大学生就业而进行的各类支出,如网络建设、各类优惠扶持政策等,大学生的就业成本将高得惊人。

如果政府能针对大学生就业的制约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就业服务能力,将会有效降低就业成本,其规模效应必将成倍放大。从而使总的社会成本降低,增进社会福利。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成本不论人均还是总和都呈攀升之势,2003年全国大学毕业生的求职费用为14.4亿元,人均680多元,2005年是人均1100元,按照人均1100元进行匡算,2006年全国413万毕业生的求职费用总和将高达45多亿元,这仅指大学生个人承担的费用成本。从广义讲大学生就业成本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学生的求职成本、学校的就业服务成本、企事业单位的招聘成本以及政府的政策成本。

大学生的求职成本是指学生从开始找工作到工作找寻过程基本结束这段特定时间内,为求职而发生的所有费用之和,主要包括包装成本和搜寻成本。在激烈的人才市场上,毕业生为凸显自己的学识和优势,需要进行全面包装,从而发生的简历制作费、体面的服饰购买费、简历邮寄费以及推销自己等费用,借此希望以千里马之态吸引伯乐们的眼球。此外,毕业生为掌握各种就业信息,如国家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和用人单位的招工信息等需要支付各种信息费,如购买各地《人才市场报》、上网费、通讯费——毕业生为找工作需要频繁与单位、学校以及父母联系,从而发生的上网费、通讯器材费如手机、通话费,多数同学反映自从开始找工作,每个月都要比以前多买一张30元的电话卡。另外,毕业生为争取实地寻找工作机会,需要频繁参加各类人才交流会,为此发生的门票费、交通费和材料费。

高校的就业服务成本是指高校为毕业生创造就业条件而发生的费用支出,主要包括运行经费和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按照教育部的标准,就业服务人员与学生的比例为1∶500,那么全国413万毕业生就需要配备8200名专职就业工作人员,以每名专职人员年均工资福利3万元计算,该项支出大约是2.46亿元;此外,按照要求规定,各高校用于毕业生推荐的经费一般不低于学费的1%,那么按照生均学费4000元计算,今年413万毕业生需要支出的推荐费为1.65亿元。

企业的招聘成本主要指企业为在更大范围内筛选和猎取人才,进行的各类宣传活动和搜寻活动所发生的费用支出,如投入报纸海报、网络广告,中介机构的资金以及笔试、面试费、招聘人员的工资、差旅费等。根据合肥的一项调查,社会用人单位招聘成本的情况:生均经费1000元以下的用人单位仅为19.3%,而80.7%的单位都在1000元以上,54.4%的在3000元以上,其中1万元以上的占28.1%。根据统计学基本知识可以认为用人单位所发生最低人均招聘成本是3000元。如果按照教育部公布的截止到2005年9月全国大学毕业生平均就业率72.6%计算,则今年全国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的人数总计299万,那么招聘成本总和将约为89亿元。

综上所述,以上三部分成本总和高达138亿元左右,如果再加上政府为促进大学生就业而进行的各类支出,如网络建设、各类优惠扶持政策等,大学生的就业成本将高得惊人,这已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那么,各类成本之间有无替代关系?科斯在《社会成本问题》中提出,考察交易成本问题时,不要局限于“厂商”、“政府”或“个体”各自因交易而发生的成本,而要从社会的角度来考虑总成本问题。事实上,大学生的就业过程就是一个交易过程,发生的成本类似交易成本,那么各类成本之间必然存在替代关系。根据北大教育学院的调查研究:学校帮助和学生的就业费用之间存在替代关系,学校的就业服务提高一个层次,可以使每位本科和专科毕业生大约节省80元。这是因为学校的就业指导机构作为一个专业化的组织,可以发挥就业工作“规模化”的优势,以北京大学2004年约5000名毕业生计算,如果学校的就业服务提高一个层次,可以节约本科和专科毕业生求职成本总和(每一个学生80元)40万元,这个数字可能超过了就业指导机构增加的运行经费。由此推之,如果政府能针对大学生就业的制约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就业服务能力,将会有效降低其余三方的就业成本,其规模效应必将成倍放大。从而使总的社会成本降低,增进社会福利。那么,政府在降低大学生就业成本方面该如何出击?

1.完善就业信息服务体系。

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处副处长赵建德认为,“目前困扰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并不是供需不平衡而是信息不对称。大学生对社会的就业信息获取的渠道不够畅通,或者说他们得到这种信息不够全面,……”信息成本是各方的一项重要支出,如果政府能完善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必将大大降低就业成本。

在增加大学生的就业率,降低大学生就业成本方面,我国已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 2005年3月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大力开展网上招聘,2005 年所有普通高校都要开通就业服务信息网,但仍处于起步与探索阶段。所以我们应加强与高校的协作,建立高校毕业生求职信息库,探索建立人才储备周转制度。同时与用人单位沟通,收集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岗位信息,促进供求匹配。此外,整合就业信息资源,形成全国统一的就业发布渠道,在全国真正形成就业代码规范,就业信息统一开放,就业指导科学合理,区域性就业信息与全国就业信息互动,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定期由专门机构发布大学生就业资讯和相关政策,实现供求双方信息资源共享。

2.规范就业市场,加强中介机构的监管。

加强各类就业市场管理,建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信用制度,严厉打击非法职业中介和应聘、招聘过程中的各类欺诈行为;倡导社会各界尤其是用人单位积极关注和支持大学生就业工作,鼓励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参与就业服务工作,首先发挥政府所属人才交流机构的作用,设立针对毕业生的专门服务窗口,积极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培训、推荐等服务,提供全方位的人事代理服务。

3.支持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建设,并将指导机构相关人财物的配备标准用法律形式规定下来。

中国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一般都存在规模小、运行经费紧张、服务不完备的问题,与国外高校的同类机构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从而成为毕业生就业的制约因素之一。对此,政府应支持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建设,如已采取的措施:财务司投入一定经费支持之、适当补贴直属高校就业服务信息网络。此外,应将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相关人财物的配备标准用法律形式规定下来,如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指出:专职就业服务人员与学生的比例提高到1∶500等。

4.制定和贯彻落实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各类优惠政策。

通过财税政策,如税收减免、财政贴息、财政担保等方式大力支持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专业化公司的发展,支持一批高校毕业生实习基地、创业基地的建设,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指导性、技能性、专业化的服务。通过税费减免和小额贷款等政策,鼓励和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继续推行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工作的优惠政策和措施,以及今年3月份启动的“三支一扶”工程,逐步改变东西部、城乡之间大学毕业生供求严重失衡的状况,从而降低就业成本。(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相关文章:
大学毕业生存档面临三道门槛 就业待遇遭歧视
无法就业而无奈创业 "五难"阻挡大学毕业生创业
今年高校毕业生495万 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教育模式僵化 高职毕业生就业卡在校企"时间差"
2007届大学毕业生就业调查:九成感就业压力大
调查显示:中国九成以上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
告别计划分配:就业"阵痛"考验西藏高校毕业生
深圳:38所高校应届毕业生可以先落户再就业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