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急需用人而学生学业尚未完成
河南知名企业新飞集团急需85名机电专业的大学生,2006年11月他们来到位于郑州的某高职院校招人。本来,企业对学校的学生十分满意,但后来没想到,因为企业用人的时间与学校教学计划有冲突,结果企业失望而归。
原来,由于企业项目发展需要,新飞集团要求,选中的学生必须在12月1日到企业报到上班。但是,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学生们的专业课考试要在2007年1月底左右才能结束。两个时间相差两个月,由于该学院不能调整教学计划使学生按照企业的要求报到上班,所以企业只好失望而归。
“眼看着这么多毕业生因为这个失去一次就业机会,我是既可惜又无奈!”该学院就业处处长说起这件事情,眼圈儿都发红。
为确保高校毕业生最后一年的学习质量,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教育部规定,每年11月20日之前用人单位不得到高校招聘毕业生。但是,对于企业来说,新增项目或者新办工厂产生的人员缺口,却并不都在每年的11月20日之后才有,而是随时都会发生。同时,据记者了解,由于大部分企业要为来年的项目发展及年终末位淘汰后的人员补充做提前准备,所以,不少企业招聘大学生的旺季大都在9月和10月。
然而,按照目前众多高校的教学计划,毕业生的专业课考试一般都在12月底或者来年1月初才能结束,而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来说,还要面临职业资格考试和职业技能鉴定,这其中也有几个月的时间差。
“可不能小看这几个月的时间差!因为这个时间差,不少的应届毕业生就可能失去一次或者多次的就业机会!”某高职院校就业处处长说,“对企业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就是效益,有时候耽误几个月的时间,企业的发展就可能受到很大的影响,就可能面临很大的损失。所以,他们可不会等我们的考试时间推迟招人计划。”
僵化执行学历教育模式如何体现就业导向?
据悉,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495万名,比2006年增加82万名。在前不久举办的“2007年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洽谈会”上,4万余名应往届毕业生拥向会场。结果,会场的玻璃门被挤破。
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对优秀用人单位送上门的工作岗位,却因校企之间的“时间差”而白白失去,让很多学生大呼“可惜”。
“同样面临这样一个时间差的问题,大多数本科院校可能根本不用考虑,但对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就成了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刘宪亮博士说。
刘宪亮说,国务院和教育部的文件多次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应该完成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尽快改变原来学历教育的培养模式,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对整个教学系统的各个环节进行改革和创新,为用人单位提供服务,才能真正体现出高职院校的热色。
“所以说,这个校企时间差的问题,就是高职院校沿用原来的学历教育模式而产生的问题。”刘宪亮说,“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就业。现在企业提前来学校要人,学校当然应该想尽一切办法来为企业提供服务,让学生顺利就业。反之,如果还是僵化地沿用以前学历教育的模式,不肯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来调整教学计划等内容,那么高职院校的就业导向怎么体现?与普通高校还有什么区别?”
“生产育人”巧解难题
时间差问题是高职院校面临的普遍问题,怎么解决?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的办法是顶岗实习,生产育人。
2006年7月,该院迎来了7家用人单位的招聘团队。
这个时候,大三学生第一学期的专业课才刚刚开始,如何既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同时又让学生得到高质量的培养?
针对这种情况,该院立即由学院出面与7家用人单位签订“顶岗实习协议”,约定企业为学生提供与正式员工一样的工作岗位及相应的补助,同时约定学生在企业工作期间的生产学习内容,并由企业指定工程师等专业人员担任生产老师,与学校的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培养。并针对各个学生在企业的实际学习内容设计考核内容,并派出老师到企业,同企业工程师一起对学生进行考核。
“学生毕业之前到企业生产岗位上顶岗工作,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学生,与以往的实习大不相同,所以我把这样的培养方式叫做‘生产育人’。”黄河水院院长刘宪亮说,“虽然这样学校必须随时根据用人单位需求调整教学计划,但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在实际工作岗位上从事生产实践,接受来自学校和企业的双重培养。” (韩俊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