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部大开发:面向新世纪的战略抉择
在中国发展的战略棋盘中,西部的发展极为重要。我国西部国土面积占全国的56%,人口占全国的22.8%(2009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实现全国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前提。
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西藏铁路改革开放至今,沿海地区发生了巨大变化,西部地区也在加速发展。然而,由于西部的特殊条件,东西部的差距仍在扩大。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适时提出西部大开发,正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在新世纪实现我国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必然抉择。
西部大开发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有全新的发展思路和总体规划。国家提出西部开发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根本,以经济结构调整、开发特色产业为关键,以依靠科技进步、培养人才为保障,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繁荣经济、使各族人民共同富裕为出发点,在总体规划下,今年将在西部地区新开工10大工程,继而循序渐进,遵循经济规律实施,避免一哄而起。
2.西部大开发决策出台前后
(1)邓小平的“两个大局”的战略。
80年代,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以后,1988年,邓小平针对中国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一个大局,就是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中西部地区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大局,就是当沿海地区发展到一定时期,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2)1999年6月9日,江泽民总书记提出,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步伐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
(3)1999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抓住时机,着手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
新华网北京9月17日电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年来,通过国家支持、自身努力和开展对外合作,西部地区城乡面貌有了很大改善,经济增长步伐明显加快,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增强,正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2000年至2008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各省区市加总数)从16655亿元增加到58257亿元,年均增长达到11.7%,超过全国同期经济增长水平,与全国同口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的差距不断缩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4624元增加到1.6万元,从相当于全国各地区加总平均水平的59.5%提高到6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6111亿元增加到35839亿元,占全国各地区加总的比重提高了约2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由1127亿元增加到5159亿元,占全国各地区加总的比重提高了约0.4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局面不断改善:10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交通、水利、能源、通信、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2000至2008年累计新开工重点工程102项,投资总规模达1.7万亿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国道主干线西部路段和大型水利枢纽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西部路段1.6万公里全线贯通,西部开发8条省际干线公路1.8万公里将于2010年全面建成。铁路建设日新月异,累计新建铁路超过8000公里,截至2008年底,铁路营业里程近3万公里。航空事业快速发展,截至2008年底,西部地区民用运输机场数量达到79个,占全国机场总数的49.4%。水利设施建设成绩斐然,广西百色、四川紫坪铺、宁夏沙坡头、内蒙古尼尔基等大型水利枢纽相继建成发挥效益。城乡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改善。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显著加强:10年来,国家先后实施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退牧还草等生态工程,大力增加和恢复林草植被,水土流失减少,风沙危害减轻,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等重点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得到巩固。截至2008年底,累计营造林4.03亿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39亿亩,占同期全国造林总面积的52%,工程区森林覆盖率提高3个百分点。退牧还草工程累计安排草原围栏建设任务5.97亿亩,其中禁牧2.87亿亩、休牧2.97亿亩,配套安排重度退化草原补播改良任务1.22亿亩。三峡库区及其上游、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水质保持稳定,黄河中上游水污染防治取得积极进展,滇池水质恶化趋势得到控制。重点污染源治理不断加强,节能减排取得重要进展,循环经济试点建设积极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有所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