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主体不明确,养老基金福利损失巨大
记者:在实行引入个人账户的养老金制度改革方面,除了解决转型成本时,中国与智利等拉美国家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其他方面还有哪些不一样?
郑秉文:投资主体的问题。拉美采取特许权的方式、竞争性的淘汰方式,养老金公司发育成熟,解决了投资主体的问题。中国至今没有解决投资主体、治理结构、投资策略等问题。这是一个配套政策的问题,是中央政府部门之间的博弈问题。养老金管理公司在中国至今还难以诞生,属于中央政府还处于“看不清”阶段和“权威下降”的双重问题。即使看清了,也存在能否推动的问题。
从养老金的个人账户功能来说,中国引入的个人账户基本失去了其应有的功能。个人账户的功能有两个,即个人精算联系与市场投资的条件,目前基本只实现了前者,由于个人账户规模从1997年11%降到了2005年的8%,规模越来越小,个人账户名存实亡。
从养老金市场投资的效果比较来看,中国养老金账户投资的收益率不到2%,而拉美养老金的投资收益率完全战胜了通胀,跑赢了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
记者:与智利等拉美国家比起来,中国在个人账户的财务可持续性方面似乎是不成功的。
郑秉文:长期低收益率,导致了福利巨大损失。
个人账户基金保值有三层含义:第一是票面保值,即100元就是100元,只要没有挪用和投资亏损。第二是盯住CPI,否则就是贬值。例如,在2000年~2008年间,CPI平均为2.2%,而账户年均收益率不到2%,就意味着每年平均损失几十亿元。其中,2004年CPI是3.9%,2007年4.8%,2008年5.9%,仅这3年,就意味着损失总计上百亿元。第三是保持购买力。过去10年,城镇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15%左右,就是说,每年养老金的实际购买力是下降的,达10%左右。
记者:投资主体不建立起来,投资收益的问题就解决不了。
郑秉文:这个问题确实源于投资体制,没有下决心解决。其实,完全可以以个人账户资金的投资来解决统筹层次提高的问题,由此还可以解决个人账户基金“集中管理”的技术问题。这也是养老基金里个人账户部分与统筹基金的最大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