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智利模式的初衷,就是财务可持续性与社会共济性的结合,取二者的长处。
记者:就实行结果来说,似乎存在制度设计者始料未及的问题。比如,大家都关心的个人账户“空账”问题。这是个什么问题?它是如何出现的?
郑秉文:在实际运作中,国家未对在实行个人账户前已参加工作但尚未退休的职工所欠下的“隐性债务”进行明确补偿,社保部门为了维持运转,只好“寅吃卯粮”,对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的资金实行混账管理。当社会统筹缴费不足以支付离退休职工的养老金时,直接挪用个人账户基金就成为便捷的渠道。这使得“统”、“账”表面上的划分失去了实际意义,个人账户形成“空账”。
记者:这应该意味着,个人为自己交了用于未来养老的钱,被“挪用”给现在的老人养老了。为什么智利等拉美国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呢?
郑秉文:主要原因在于,拉美采取认购券方式基本解决了转型成本。而中国既没有采取发行认购券的办法,也没有进行直接的转移支付,所以就没有解决转型成本问题,便形成较大规模的空账。目前,做实个人账户只有1500多亿元,就是说,由于采取各种办法解决了转型成本,部分省份经过试点,个人账户里有钱了,总计积累了1500多亿元。但另一方面,没有解决转型成本的空额则高达1.3万亿元。
之所以出现这个尴尬的局面,原因是没有“下决心”和“看不清”的双重结果。空账只是转型成本的一个部分,全部转型成本要远远大于这1.3万元亿的空账。是否需要以及如何解决这个天文数字的转型成本问题,需要下决心。至于“看不清”,是由于这个问题解决起来比较复杂。在经济高速增长背景下,有意见认为做实账户要考虑是否划得来,因为巨额空账放进真金白银之后有可能贬值,事实证明是贬值的,于是,这种意见被证明有道理。但做实账户是十几年前制定的一个制度目标,于是,做实账户还是放空账户便处于两难之中:做实账户面临贬值的问题,不做实账户又与中央始终制定的政策不太一致。这样,就出现了久拖不决的现象。试点10年了,做实账户走走停停,停停看看,犹犹豫豫。去年金融危机以来,做实改革试点又停滞不前,没有任何预期,结果是“看不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