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本月26日,第四次G20峰会将在加拿大多伦多拉开帷幕。日前,加拿大财长弗莱厄蒂表示,全球经济可持续复苏、全球金融监管改革、国际金融机构改革,以及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等将成为本次峰会的重点议题。有舆论表示,峰会还将涉及G20的机制化及未来制度设计等议题。作为本次峰会的预备会议,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已于6月5日在韩国闭幕,与会官员就欧洲债务危机、全球金融监管和国际金融机构改革等展开讨论;法国财长提议G20应该尽快机制化。
回顾前三次G20峰会,我们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力量虽有所削弱,但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新兴经济体国际地位有所上升,但话语权仍然有限。国际体系的转型将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第一次G20峰会:华盛顿拷问“泡沫”
2008年11月15日,第一次G20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主要议题是:讨论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评估国际社会应对危机取得的进展;共商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举措;探讨加强金融监管,推进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等。在时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法国的争取下,西班牙和荷兰两个欧洲国家也参加了此次峰会。此外,联合国、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金融稳定论坛等国际机构负责人也应邀出席峰会。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题为《通力合作 共度时艰》的重要讲话,提出四项主张: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推动国际金融组织改革,鼓励区域金融合作,改善国际货币体系。
峰会的主要成果及舆情反应
(一)关于危机根源
主要成果 认为宏观经济政策缺乏一致性,市场参与者过度追逐高收益,缺乏风险评估和未能履行相应责任,经济结构改革不充分等阻碍了全球宏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导致风险过度,最终引发严重的市场混乱。
舆情反应 摩根士丹利公司亚洲区主席罗奇认为,金融危机的原因是格林斯潘时代的美联储执行了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使美国经济进入泡沫时代,其表现是过度消费的泡沫、房地产泡沫、股市泡沫、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泡沫。
(二)支持经济增长
主要成果 决定采取强力措施,稳定金融市场,支持经济增长。在保持有助于金融可持续性发展政策架构的同时,利用财政措施刺激国内需求。同意在紧密的宏观经济合作基础上采取广泛而必要的应对政策,以恢复经济增长,避免消极后果。
舆情反应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伯格斯腾此前表示,G20领导人首先应当达成一致,至少拿出GDP的1%到2%来刺激经济,扩大内需。中国在这方面已经展现了令人敬佩的领导作用,现在特别需要美国和欧洲跟上。
(三)改革金融市场
主要成果 承诺增强透明性和责任感;增强有效管理,确保所有金融市场、产品和参与者受到管理或者接受监督;促进金融市场诚信;加强国际合作;改革国际金融机构,包括增加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体的话语权及代表权。
舆情反应 日本报纸称,尽管各方就限制和监督金融机构等大方向上达成一致,但在具体问题上仍存在明显分歧:代表欧洲大陆势力的法国总统萨科齐呼吁,构筑一张能覆盖市场所有环节的监管网,美国却避而不谈对冲基金等问题;欧洲主张给国际社会更多的权力,以限制和监督各国金融机构和金融当局,美国对此态度消极。但各国在扩大新兴国家参与国际金融体系,扩大在该体系中的发言权问题上取得一致。
中国媒体报道,美国满足了欧洲和新兴经济体关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部分要求,但主导权依然在美国的掌控之中。在实力决定一切的国际金融生态中,光有热情和激进主张是不够的。雄心勃勃的萨科齐恐怕难掩失落之感。改革国际金融秩序,本来就是中心国与外围国力量此消彼长的长期博弈,指望一次会议毕其功于一役本身就是不现实的。
(四)反对保护主义
主要成果 强调在金融不稳定时期反对保护主义至关重要。反对抬高投资或货物及服务贸易新壁垒,反对设置出口新限定或实施有违世贸组织规定的措施来刺激出口。
舆情反应 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同年11月在秘鲁利马表示,欢迎G20峰会发表的声明,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因为保护主义只会进一步恶化世界经济形势。
【综合评价】
由于筹备期短及美国政府更迭,G20华盛顿峰会的成果有限,但峰会至少包括两个意义:第一,使全球经济救援成为现实。美欧各国向金融机构注资;各主要国家央行进入快速降息通道;主要国家均推出巨额经济刺激计划;各国还同意IMF增加对中小新兴国家的资金援助。欧盟、日本和美国先后出台约2562亿、2550亿和7870亿美元的刺激方案;中国在峰会前一周推出4万亿元人民币的刺激经济计划。第二,发展中国家首次与发达国家平等讨论国际经济事务。在此之前,国际经济事务主要由发达国家决定。虽然从2003年起,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和南非开始应邀出席G8峰会,G8+5的非正式对话机制也随之逐渐形成,但在该机制中,发展中国家只是作为外围成员参加,没有与发达国家相同的平等话语权。G20华盛顿峰会的举办,标志着发展中国家开始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折射世界经济格局的渐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