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图片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数据库/周刊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50强房企13家负债率超70% 上市央企更抗跌 去年均赚7.21亿 -中国模式和自我坐标 中国社会或现"M型"分化 中产阶层凹陷 -中国重提科研举国体制 突破16个项目 每年储备百枚巡航导弹 -世界杯32强最终23人阵容名单 恐怖袭击与性病考验南非世界杯 -日本首相鸠山辞职 含泪告别 简历 回顾首相之路 菅直人或继任 -财政部公布新疆资源税改革方案 税率5% 市场担忧消费者埋单 -全国人大财经委拟建言减税助企业提工资 贫富差距逼近社会红线 -温家宝谈"天安号":朝韩若冲突中国难幸免 不袒护任何一方 实录 -工商总局:网店7月1日起实名制 记录存两年 违规最高罚三万 全文 -世贸指责中国限制原材料出口 消息称中国将只允许国企开采稀土
首页>>农业发展
科学家解读水稻高产基因 加速良种产业布局(图)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2010 年 06 月 02 日 
关键词: 基因 水稻 水稻植株 水稻高产 水稻产量 水稻品种 基因育种 半矮秆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避免在基础研究与应用之间“徘徊”

1994年李家洋从美国留学回国,就职于中科院遗传发育所。李家洋与钱前的合作也随后开始。当时,钱前做水稻研究,李家洋做模式植物拟南芥研究。后来,李家洋根据国家需求把研究重心转向了水稻育种关键基因的功能研究与利用。

李家洋课题组成员、研究员王永红告诉《科学时报》记者,李家洋与钱前很早就开始谋划双方团队的研究方向,并始终保持了一种“高姿态的合作”。正是这种持久有效的合作机制,为后来的研究成果搭建了平台,李家洋团队做基因克隆、功能分析等上游工作,钱前团队主要做遗传材料与育种相关的工作。

然而,如何准确定位自身的研究方向,对于科研人员而言并非一件易事。王永红说,做基础研究的要有文章发表,做应用研究的需要出品种,很多人在两者之间“徘徊”,研究方向时常发生改变,这与科学家对科学的认识及实际环境条件有很大关系。

李家洋认为,解决科学家“徘徊”的最好办法,就是让科学家到涉及重大应用的生产领域去寻找基本的科学问题:不抗虫,就专门解决抗虫问题;不抗病,就专门攻克抗病问题。这样的问题每解决掉一个,都是应用领域的重大突破,也必然是科学上的重大进展。“我希望这个基因能够尽快被应用到生产上,这样也能给做基础研究的同行一个示范,就是在从事深入基础研究的同时,也能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直接的贡献。”李家洋说,这是他回国十几年来一直在追求的理想。

发挥上游引领作用加强转移转化

回顾我国农业生产及粮食安全保障的历史,中科院曾作出突出贡献。上世纪80年代,由中科院主导的农业科技黄淮海战役取得了辉煌成绩,受到中央的充分肯定和全国人民的赞扬。20多年后的今天,中科院对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贡献在哪里?这个问题既像拷问,也像鞭策,一直萦绕在李家洋的心头,这是作为主管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农业的副院长所必须思考与回答的。

李家洋表示,过去“黄淮海战役”(指黄淮海中低产田改造——编者)以土、水、盐碱的治理改造为主,未来这些方面依然是重要内容;但从世界农业增产及发展趋势来看,最主要的还是优异品种的培育。因此,大力发展上游种业刻不容缓。

生物技术是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也是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分子设计育种则是未来农业动植物新品种培育的必然方向。因此,种业的发展事关未来中国农业的发展和粮食安全。中科院要为国家农业继续作出贡献,必须在种业发展上有所突破,这是中科院及整个国家必争的核心领域。

李家洋认为,种子产业非常复杂,涉及研究、生产、推广体系,其价值链贯穿于农业产业的上中下游。中国育种过去注重下游,但对上游重视不够。虽然现在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中科院仍需要进一步加强上游育种的研究与布局,同时加强对中下游产业化的引领示范作用。

今后,中科院将重点发展种质创新和新品种培育等关键核心技术,如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选育的“小偃6号”,后来诞生出数百个小麦新品种;同时,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手段加快基因克隆、作用机理的研究,推进成果向下游转移转化;加强与企业、农科院的合作,组建产业联盟,或成立院属种业公司或中心,这些措施将成为中科院加快成果转化的必要途径。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中科院将加大对重要农作物性状的关键基因的克隆以及机理研究,并快速把这些成果转移转化为新品种。同时,中科院还将进一步加强生物农药、新型化肥、生物杀虫剂、土壤、抗旱、节水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培育具有抗病虫能力强、生长期短、光合作用强等性状的新品种;加强动物遗传育种的研究;推进农业同工业生物技术的不断结合,从而为新时期我国农业生产的进步发挥关键性示范引领作用。

来源: 科学时报
   上一页   1   2  



相关文章:
世博中国馆"全展期"展出活体"超级水稻"
中国援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试种成功并获得高产
中国科学家成功克隆一个可助水稻增产关键基因
水稻转基因安全证书获批 引发消费者质疑
袁隆平张启发两院士联手研究转基因水稻 并志愿食用
农业部副部长:转基因水稻玉米经过严格安全评价
西方科学家声称水稻排放甲烷 要求亚洲少吃大米(图)
图片新闻:
六大税制改革引关注 新一轮税改提速:突出调节收入分配
中国将建有人值守月球基地 "嫦娥二号"年底前发射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