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西方国家还在为实质性的经济复苏艰难努力之际,新兴经济体的实力正迈向更高台阶。 ”最新一季新兴市场指数(EMI)显示,新兴市场的经济活动正在进一步蓬勃复苏。 2009年第四季度的综合产出指数由第三季度55.3跃升至56.1,远远脱离一年前 43.8的低位,创2007年末以来最强劲数值。
汇丰集团首席经济师简世勋在探讨新兴市场的成功诀窍时指出,这与中国对全球经济影响与日俱增密不可分。汇丰预期2010年中国的GDP增速将由2009年的8.5%升至9.5%。
“新兴市场的经济活动出现大规模复苏,随之而来的是价格压力重现。 ”简世勋指出,不仅需要关注需求方面,调查数据显示,供应方面似乎也显示出不足的迹象,这从订单积压和价格上涨中可见一斑,“和发达国家不同,很多新兴经济体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经济活跃度的减少尚属温和,而且目前这一现象已得以扭转。因此,当需求出现激增,而供应方面却相对缺乏弹性时,通胀压力便开始凸现。 ”
虽然价格上升短期内不一定会成为重大威胁,但最新公布的汇丰新兴市场指数显示,价格压力需要得到密切关注。毕竟,仅仅在两年之前,不少新兴市场还在穷于应付食品价格飙升——这是引发通胀的一个重要因素。当时,个别国家为了保护其国民免受粮价高涨之苦而采取各种措施,导致国际关系紧张、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基于种种理由,通胀是任何经济体的大敌,而对新兴经济体而言,最大忧虑则是通胀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简世勋认为,通胀压力加剧,也可能导致早前在衰退期中曾淡出视野的政策困局的重现。由于美国利率低,资金趋于流出美国而转入新兴经济体,一个明显的后果就是后者的汇率急升。
对于商品生产国来说,即使通胀已受到遏制,汇率急升也会轻易摧毁其竞争优势 (包括非商品生产行业);另一个可能的后果是,在一系列资本管制措施之下提高利率,以求在无需大幅调高汇率的情况下收紧国内银根;第三个后果则是直截了当地以增加征税、缩减公共开支或补贴基本民生等财政措施来降低通胀。(崔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