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5日以来,我国推出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收到显著成效,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经济增长季逐季递增。但复苏之路并不平坦,我国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
我国经济复苏面临着哪些不确定因素?在“一揽子计划”实施一周年之际,权威人士对此进行了剖析。
世界经济存在衰退风险
在经济救援和经济刺激政策作用下,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出现一些回暖迹象。但是,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分析说,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仍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各国应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和防范包括通胀在内的潜在风险,并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
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不稳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极为不利。
10月30日,美国金融监管部门宣布关闭9家银行,创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单日银行倒闭最多的纪录,至此,今年全美共有115家银行倒闭。然而刚过一天,有着101年历史的美国中小企业商业贷款机构——CIT集团11月1日就递交破产保护申请,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五大破产案。
“这一轮金融机构的倒闭潮,是一个不祥之兆,表明金融体系仍然没有康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钱立伟说,“我对世界经济的复苏前景不太乐观,目前仍不能排除二次探底的可能性。”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认为,导致危机爆发的主要矛盾和制度性根源还没彻底解决,主要经济体的失业率过高、通胀预期加重、公共财政状况失控等负面因素无法在短期内缓解。9月份美国失业率达到了9.8%,为26年来的最高;一些国家已开始加息,美元持续贬值,通胀预期正在加重;目前全世界各国都出现了巨额赤字。“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世界经济二次探底不可避免。”
明年的物价走势有不确定性
去年以来我国采取“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对“保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回暖,市场通胀的预期开始升温,引发人们对明年物价上涨的担忧。
统计显示,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7月份环比由下降转为持平,8月、9月份环比分别上涨0.5%和0.4%。工业品出厂价格(PPI)9月份环比上涨0.6%,已连续6个月上涨。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表示,目前不存在通货膨胀问题,但存在着通胀预期,“对通胀预期要给以高度关注。”
钱立伟表示,实际上,目前全球都面临着通胀预期加剧的问题。近半年来全球股市、黄金、石油和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强劲回升势头。国际油价也从最低点的30多美元升至80美元左右。
中国银行总行战略发展部宏观经济研究课题组发布的《2010年宏观经济与政策走势分析》认为,明年我国发生温和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存在,货币政策将趋于谨慎。
外贸出口不确定因素较多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我国的出口形势出现了积极变化,外贸降幅能进一步缩小。但我国的外贸发展中不确定因素还较多,外需恢复缓慢,贸易保护摩擦不断。
据统计,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15578亿美元,同比下降20.9%。其中出口8466亿美元,下降21.3%。
“目前我国进出口同比负增长不断收窄是一个趋势,预计到11月和12月出口同比增速可能实现正增长。”中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诸建芳说:“但现在国际市场的外需恢复不够强劲,这是我国出口面临的最大问题。”
除了外需恢复缓慢之外,贸易保护也对我国出口形势带来不利影响。商务部10月30日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指出,展望2010年,在国内压力下,主要经济体将继续出台各种贸易限制措施和保护措施,贸易保护主义将日益加剧。
民间投资能否跟进很不确定
有关人士分析,随着中央和地方的大规模投资计划的完成,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出现回落。接替政府投资力度减弱的民间投资能否及时跟进,成为下一步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不确定因素。
去年下半年以来,在外部需求严重萎缩、企业投资信心和投资意愿普遍低迷的情况下,我国推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大规模增加中央投资,出台了4万亿元投资计划,这成为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弥补有效需求不足最直接、最有力、最有效的手段。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经济室主任张晓晶认为,中国经济一直存在过度依赖投资的问题,现在社会投资比重仍比较低,要考虑发展的可持续性,应当采取措施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非国有投资增速为27.7%,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减少5.7个百分点,比国企投资落后20.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意愿不足情况十分明显。
“保持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左小蕾说:“我国投资结构要考虑拉动民间投资,否则中国经济增长将遭遇瓶颈。”
诸建芳认为,激发民间投资,需要放宽民间资本的准入限制,打破行业垄断,允许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金融服务和社会事业等垄断性、公益性领域。同时,要改善中小企业发展和个人创业的融资环境,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融资和信贷支持力度。
过剩的产能“消肿”有不确定性
10月19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十部门联合发布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信息,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和风电设备等六大产能过剩行业成为今后调控重点。此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研究了这一问题,要求必须“在保增长中更加注重推进结构调整,坚决抑制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
有关人士分析,目前全国钢铁产能已达6.6亿吨,同时还有5800万吨在建项目,加起来产能超过7亿吨,已是非常明显的过剩;全国风电机组整机制造企业已超过80家,还有许多企业准备进入,明年风电装备产能将超过2000万千瓦,而年装机规模约1000万千瓦。
对这些行业,国家有关部门已决定原则上不再批准其扩大产能的项目,同时将进一步提高相关产业的能耗、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准入门槛。
据分析,这六大产能过剩行业能否顺利“消肿”,事关我国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大事,但存在不确定性。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着手调整经济结构,为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发展做准备。如果我国仍停留在原有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上,将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