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预期下的“囤地”
事实上,央企囤地并非从今年才开始。
国土部日前发布了一组令人震惊的数据:从2006年到2008年,全国至少有3.3亿平方米的已购置土地尚未被开发,市场存量一直未被消化。
这其中有一部分土地归在央企名下。据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华润置地等多家香港上市公司,涉嫌在内地大举囤地或逾期不发展。本报记者今年年初的统计显示,华润置地年初在京土地储备量位居地产商之首,达到190万平米。
据易居克而瑞机构发布的2009年三季度房企销售情况报告,截至9月底,中国前十大房企的平均土地储备面积高达3000万平方米。其中包括保利、中海等央企。
对此某品牌开发商表示,在大盘开发理念下,“一块体量100万平方米的土地,开发商一定会分周期开发,不可能同时开工。”以中海为例,“过去它都拿70万到80万平方米的地块,但开发需要几年的周期,如果把这种情况统计进去,一定有很多地块都属于批而未用,”这就造成“囤地”,而这种情况更多见于二三线城市。
潘石屹认为,房地产商囤积土地,是根据目前土地政策预测未来,把宝压在土地供应不足,奇货可居的假设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指出,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目前对地产商利润贡献最大的,主要还是来自于购买土地然后有一个开发周期,土地的自然增值带来的利润,即使如万科、远洋等优秀地产商也是如此。这种情况在日本也发生过。
中国房产信息集团联席总裁周忻认为,央企大举拿地是出于对中国城市化的预期,为什么都在拿地,要看房地产市场的脉络和连贯性,如果把买地做成5到10年的投资,长期看好的话,现在拿地也不奇怪。
中信
11月2日上午,在天津举行的一场土地拍卖会上,中信集团以底价36亿元拿下了天津津南区八里台镇天嘉湖一块纯住宅地块,该地块面积为248万平米,创下天津2009年土地市场成交地块总面积和总价的新高。该地块规划建筑面积251万平米,按照土地最终摘牌价36亿元计算,该地块楼面地价约为1434元/平方米。
中海
10月30日,在长春举行的土地拍卖会上,中海地产以14.64亿元的高价拿下位于东湖大路附近的“长铃”地块,该地块折合楼面价为3483元/平米,为长春地王。据悉,该地块为居住用途,预计建成后成本为7000元/平方米,最早会在2011年上市。财大气粗的中海地产近日已经先后竞得了佛山千灯湖地块、重庆江北区江北城组团体育公园地块和沈阳“荷兰村”地块,三块地皮总价均在40亿元左右,共耗巨资一百多亿元。
保利
10月20日,在南京举行的土地拍卖会上,保利地产以17.97亿元竞得标号为G52的栖霞区马群大庄6号地块,折合楼面价为6956元/平米,再次刷新其之前创造的地王纪录。10月30日,保利地产在佛山以13亿人民币竞得前富力被退地块之一的佛山东平新城佛(挂)2009-003地块,折合楼面地价达2461.20元/平方米。
华润置地
华润置地九月中旬透露,将会斥资100亿用于增加土地储备,但是还没有明确的收购目标。同时其董事长王印表示,下半年将会积极买地。其实从今年4月至10月中旬,华润置地在全国囤地12幅,足迹遍布合肥、福州及南京等地。
招商地产
9月17日,携手香港九龙仓以6.41亿元总价、5333元/平米楼面价成功竞得天津河东新区一地块。
争议
新利润来源还是新泡沫?
巴曙松认为,“中国房地产行业正在进入利润结构调整期”,第一由原来主要依靠土地增值收入作为利润贡献,转向为消费者提供增值服务,提供好的产品,细分的产品;第二是行业的调整,从原来的低准入门槛,转向因为地价推动下高资金管理的要求,会推高中国的房地产行业的行业集中度;第三,房地产的区域增长结构在调整,一线城市因为高地价、高房价增长动力在减弱,二三线城市成为房地产增长的主要区域。
对开发企业来说,二三线城市将成为其新的利润增长来源。“我们现在很看好重庆、南京、成都、太原等二线城市,”保利、华润、中信等公司人士表示。
但巴曙松同时警示,楼市存在泡沫风险。也有业内人士认为,部分开发商目前在二三线城市所拿地块地价过高,泡沫隐现;二三线城市土地已成为一种单纯的投资品,这其中隐含风险。上海房地产专业人士蔡为民表示,应警惕上市房企中“地市”、“股市”互推互涨的现象,上市房企利用“地王”题材炒高股价、融资获利,既进一步抬高了房价和地价,也把银行、股市甚至地方政府一同拉进场内,某种程度上说,“土地资本化”比“商品房资本化”更具风险,一旦房价和地价掉头向下,资本早晚会退出,地市、股市循环互推的过程就会中断,楼市泡沫一旦破裂,开发商、股民、银行甚至地方政府都可能被套牢。
记者观察
当土地成为投资品风险难免
2004年之后,由于货币投放量的不断增加,房地产作为投资品的属性凸显,同时土地实行招拍挂,资金实力强大的地产商尤其是部分央企,在城市化预期下,将囤地作为未来房屋升值和利润来源的手段,这样,土地也成为了一种投资品。
囤地的第一轮首先是一线城市,而在今年一线城市房价已达历史高位的情况下,房企又将目光转向他们认为具有潜力的二三线城市。
正如《中国房地产金融蓝皮书》所指出的,国企将土地变成了一种囤积的资源,而大举高价拿地囤积,令未来的风险累积。
相对于土地的自然升值,房屋的建造、营销等成本的增加微乎其微。因此,市场今天遇到的所有房价问题的根源在土地,房价只是土地供应出现问题的表现形式。
土地和地价是决定房价最根本的因素,土地管理制度最终决定着中国房地产业的未来。这已成为诸多业内人士包括许多经济学家的共识。
综合各种建言,国家应采取积极调控政策,加大多层次房屋土地供应,尤其加大保障性住房和普通住宅的土地供应,以抑制地价、房价;同时,应该尽快开征物业税,以解决炒房、投机性购房等问题,避免房价再大起大落。
最后,政府应早日制定出合理的土地管理办法,这也包括把管房子和管土地的部门结合起来,而不是各自为政。(张晓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