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出台了包括四万亿元投资在内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一年过去了,中国有效地遏制了经济增长速度快速下滑的局面,目前总体经济形势向好,全年“保八”无碍。
这绝非轻松的一年,很多网民在新华网发展论坛上讲述了自己在这一年间的见闻和感受,草根网民们发出的三言两语的赞叹或抱怨,都蕴含着民间对经济的热切关注。
经济刺激计划作用巨大
“在突如其来的严重经济危机下,四万亿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网友“woo253”如是表示。
网友“艾宾浩斯”指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大家都知道,眼瞧着‘出口’日渐疲软,祭出‘四万亿’投资这一招适时地给经济发展补充了动力,避免了断档熄火。”网友“iambug”补充说道,四万亿的投资,说白了就是一次政府大采购,即中央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向市场注入资本,激活生产、消费、金融整个链条。既然是注资,就有个投向问题,据有关部门透露,不少都投向了基建,既解燃眉之急,又固经济根基,一举两得。
网友“均衡价格”慨叹道,中国这样的经济增速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百年一遇的经济大衰退的背景下取得的,得来不易。主要得助于政府直接干预经济的运行,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四万亿元的投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等一揽子刺激经济的相关政策,通过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采取补贴汽车、家电消费等保增长、扩内需的政策刺激托起了经济增长。在前三季度7.7%的经济增速中,投资贡献了7.3%,消费贡献了4%,净出口贡献为负。
网友“mayuling”赞道,国家应对危机还是有策略的,中国作为经济大国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谢旭人: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一年来成效已显: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政府及时果断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保八”无忧 经济刺激政策暂不退出:在保增长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的情况下,目前实施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是否到了退出的时点?对此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要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政策感受各异
“只感觉艰难!”网友“长江涛”的一声叹息引来共鸣。
网友“开道荼蘼”犀利指出,百姓在政策刺激下加大消费,但是工资的收入却少有增加。比如:百姓响应汽车的政策买了一辆车,养车费用增加支出项目,而工资并没有增加。另一方面,国企仗着自身的地位拿到救市政策资金,但是在经济好转的时候,手中的贷款越多,负担的利息也就更多,从而出现了“地王”等现象。一个哑铃效应正在逐渐的显现,一端的百姓手头紧张,一端的机构有钱没处花。
网友“恩伟”在其MSN空间上写道:“中国的复苏,是国家经济的复苏。老百姓在这次复苏过程中可能并没有得到直接的好处,甚至还面临未来通胀的风险。”
但是,并非所有的网友都有此感觉。网友“朔料螺旋”乐观地说:“该吃吃,该喝喝,一年了,俺始终为蒙头拉内需而努力着!经济危机基本上对俺生活没造成啥冲击。”网友“wsdxr”乐呵呵地自称“四万亿的好处我享受了啦!”,他在博客中写道:“为了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危机,国家下大决心投入四万亿元来拉动内需!而且有若干对策来具体实施。其中对几类家电产品采取买新收旧给补贴就是一项对策。正好家里的冰箱是十多年前购买的,而且是对环境有害的氟利昂的,所以当然响应政府号召淘汰了。为拉动内需贡献一丝力量。”
经济刺激计划将充实完善: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下一阶段政府将继续完善促进消费和提高居民收入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推动最终消费;做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继续实施各项促进就业的措施。 卢中原:4万亿并没有过多投向“铁公基”:卢中原在演讲中表示,需要对“中国政府拉动内需的4万亿投资过多地向基础设施投资,投资过重”的认识进行澄清。他认为,4万亿中有大部分用于保障性住房,其本质上是消费。 网民质疑“与民争利”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10月27日表示,四万亿元投资计划既不挤占民间投资的空间,也不挤占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是“与民兴利”,而非“与民争利”。其否认的理由是:四万亿元投向的领域均为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市场机制难以充分发挥作用的领域。对此,网友提出这样的质疑:这是从理论上否认四万亿投资“与民争利”,事实是否如此?网友认为需要公开详细的调查报告才能得出准确结论,否则就难以服人。
|